武汉大学结构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一般都是大纲解析出来以后复习,大家基本是9月多才开始复习的,个人认为政治不需要太早,那本红色的大纲解析,看了好几遍,不过还是忘。我觉得风中劲草核心知识点还是不错的,之后就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看。政治基本上是靠选择题拿高分,选择题就用1000题,买一本来好好刷,不要边做边看答案,做完再对照。错的题目肯定很多,但是认真的做下来,记下对的选项为什么对,错误的选项为什么错误,相信一定有收获。PS,最后大题后期一定要好好背,大题基本上就靠12月背诵肖四,蒋五,任五,20天20题,还有要发挥同学的作用,多问问有没有小道消息。
考研数学方面:
我早早地就开始涉猎数学书籍,不过阅读进度并不迅速,大约是从七月份才真正系统性地研读。我采取了一种方法,每读完一章,就配套完成那一章的所有习题,对于错误的部分,我会用标记圈出,并将它们整理进专门的错题集里。我使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蓝色用来抄写题目,黑色记录答案,而红色则用来标注关键知识点和注意事项。整理错题时,我不再重复抄写同类问题,而是挑选一两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这样既能避免疲劳,又能在回顾时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在暑期期间,我会边学习边记忆重要的公式和定理。暑假结束后,我进入了强化训练阶段,开始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包括17年的五套超越题,张宇的8+4和400题中的5套,以及李永乐的6+2,从2004年至20年间的真实试卷,我每天都坚持做一套。到了十一月中旬,我与一位同伴约定每周完成一定数量的套题,尽管我们的交流仅限于网络,但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鞭策作用,想偷懒时就会想起彼此的约定。每做完一套题,我都会至少回顾两遍,深入分析每种题型,因为之前只顾着做题的乐趣,结果到了真正的考场却无法辨认出来。实际上,有些大题在模拟卷中已经出现过,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在考试前再次复习,以加深印象。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显著。
考研英语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着手处理真题,通常会预留一个下午的固定时段每周一次来进行模拟测试(不包括作文部分,留待最后阶段集中突破)。在其他时间,我会专心剖析试卷。对于模拟试题,适度练习以提高适应性是必要的,但不应过分依赖,以免分散过多精力。关于作文,当你开始处理近十年的题目时,可以同时启动这一环节。对于两类不同的考生,我有以下建议:A. 对于倾向于背诵模板作文的考生,我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籍。该书详尽地提供了各类作文的各种框架和内容,对于主要依靠记忆的同学非常有益,只是可能略显庞杂,如同历史教材一般。B. 对于思维敏捷或不愿在作文上花费过多时间的考生,我建议选择何凯文的《写作高分攻略》。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写作公式,能够覆盖多种类型的作文,既实用又有利于得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我考研的核心科目之一,它主要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涉及到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稳定性等问题。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我建议首先要从理论出发,深入理解胡克定律、剪切和扭转等基础理论,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实例分析。材料力学中的许多定理和公式都是凭实验得出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凭计算梁的弯矩图来理解弯矩、剪力和轴力的关系,或者凭分析柱子的屈曲来理解稳定性的概念。
解题能力是材料力学考试的重点。我经常做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包括教材后的习题和历年真题。对每一道题,我都力求做到不仅求出答案,更要明白解题思路和步骤,这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非常有帮助。我也建议大家整理错题,定期回顾,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再者,画图也是材料力学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应力状态分析还是结构分析,清晰的图形帮助直观地理解问题,所以我特别强调绘图技巧的训练。
小组讨论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和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激发思考,有时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发。互相讲解知识点也是一种很好的巩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