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七月份开始通过课程逐渐了解知识点,但真正的突破是在九月,那时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一直持续到十月十五日。期间,选择题练习也不能忽视,九月至十月侧重单选,十一月转为多选,每种题型至少过两遍。十一月中旬,我开始背诵冲刺课程的讲义,这时不仅要做选择题,还要开始准备解答分析题。考前两周,我又集中精力复习点题班的讲义。十二月做最后四套模拟卷时,我会用分析题来锻炼答题思路,不必逐字抄写答案,列个大纲,标明关键知识点就足够了。就这样,我进入了考场。不过,坦白说,我没有完成过去五年的选择题真题,所以我建议你们要妥善规划时间,避免我的失误,做些选择题真题确实很有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资料我用的是张剑的,经本人验证不好用,大家可以看看丁晓钟的,有小伙伴用反映挺好的。考研英语分值比重最大的是阅读理解部分,所以我买了一本阅读理解做专项训练。做阅读理解要先浏览问题及答案,带着问题再去看文章,这样效率会更高。同时在阅读每一段时要注意概括出段落大意,因为有的选项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跟文章的主旨不一致也不能选。完形填空也买了一本,做的时候包括写真题的时候发现英语的完型填空难度不大,所以没有写很多。新题型也比较简单,大家写一套真题就会发现。至于作文我是在11月份开始集中训练的,英语作文不能靠背模板,因为考场上你不一定能很好的套用,反而会束缚你的写作思路。我的方法是每次写阅读理解的时候把那些比较好的句子和词汇摘抄下来,日积月累,最后再集中写作文练习,把这些都用上。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中国语言文学,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科目,需对古代到现代的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理解。我认为,关键在于阅读和分析。我会挑选经典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尝试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分析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注意梳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文学特征。我还经常做笔记,整理作家生平和主要作品,这对我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
语言学理论与汉语基础,这个科目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汉语语法结构理解。我建议从基础开始,熟练掌握音韵学、词汇语义学、句法学等基础知识。对汉语基础部分,我会凭阅读古文和现代汉语对比来深化理解,比如研究古汉语的四声、虚词用法等。我会定期做相关的练习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具体分析和应用的部分,如句子成分划分、病句修改等,这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我会尽量将其与实际例子相结合,自己能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我也会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者找同学一起复习,这样互相提问,共同探讨,加深理解。
我要强调的是,这两门科目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许多交叉点。比如,从语言学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象,也凭文学作品了解语言的历史变迁。在复习时,我常常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既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