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到9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用的资料就是肖秀荣全套,另加一本红色封面的风中劲草,其他什么资料都没有使用,我觉得只要紧跟肖老师的节奏,真的已经够了。我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对于政治一点也不熟悉,所以刚开始看那本最厚的精讲精练时进度特别慢,整本书看下来一共花了一个半月,我觉得有政治基础的同学应该可以快很多,这本书主要就是打基础。在看精讲精练的同时做1000题,看完一章就做一章对应的习题,对照答案自己分析总结。接着就是做真题,大题目先不用管,前期应该专攻选择题,同样是做一套订正一套,仔细总结。在做真题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地很不好,但此时已不可能再去看第二遍厚厚的精讲精练了,我就买了风中劲草,这本书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表示出来,比较适合二轮夯基础的时候使用;而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则讲得很具体,适合一轮打基础用。所以,那段时间我主要是一边看风中劲草,一边做肖秀荣的历年真题。一直到11月中旬,我才把所有的真题都做完一遍,但所有的知识点都很有感觉了。我虽然只做了一遍真题,但知识点也很熟悉了,因为我真的很认真地把风中劲草梳理了一遍,自己脑海中已经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到12月份,肖老师的4套卷、时事政治、专供背诵的小册子之类的也都陆续出来了,逐一买来认真学习就好。11月末12月初也应该开始背大题目了,但大家也知道,考我们这个方向的背诵量实在太大了,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前期背的东西几乎没有记住,最终就只背了8套卷和4套卷,其中4套卷是要烂熟的,8套卷则需尽可能烂熟,当然最好是二者都背得滚瓜烂熟,但我当时的情况是实在没有精力背。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科书、课后练习题,以及李永乐的全套复习指南和线性代数讲义。务必亲自解答每一个问题,而不仅仅是阅读答案。解题时应按照正式考试的标准来,保持字迹清晰,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李永乐的书籍都是经典之作,一次通读远远不够,需要深入理解,因为精读一本书五次与泛读五本书的效果相去甚远。历年试题务必仔细剖析,明确每一题的重点,对于不懂、存疑或有所感悟的部分,应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以便后续复习时使用。完成真题的研究后,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尝试做一些模拟题,如400题等。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教材包括张剑的一套黄皮书,配合黄皮书的新题型专项练习,还有阅读理解150篇、红宝书词汇以及新东方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对于英语作文,最好是尽早着手准备。一定要提前开始,因为在整个大学期间,能够专门锻炼英语写作的机会寥寥无几。如果起步太晚,可能无法迅速适应,那样可能会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两篇作文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稍加用心就能完成。如果你轻视作文,它也会同样忽视你的努力。英语分数不高,不能仅仅归咎于阅读部分,实际上我认为作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大部分人都过于专注于英语阅读。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复习初期,你需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比如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特性等。这些基础会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信号的分析,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是两个重要工具。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特别是傅立叶变换,它是研究周期和非周期信号频谱的重要手段,要特别注意其物理直观和数学严谨性的结合。
系统部分,需理解系统响应的概念,熟悉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分解,以及卷积积分和卷积脉冲的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判断,如Routh-Hurwitz判据和根轨迹法,也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凭解决具体的问题来深化理解。例如,凭设计或分析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来直观感受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应用。
做题是提高的关键。无论是教材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的真题,都要反复练习,凭做题来巩固知识点,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不要忽视错题的价值,它们是你暴露弱点,发现盲点的最好机会。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和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解答疑惑,这种交流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保持好的心态,自己,坚持到底,也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