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复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下是我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1. 官方教材,我称之为“红宝书”2. 肖秀荣编写的“命题人1000题”,我反复做了三次3. “命题人讲真题”,同样是肖秀荣的作品4. “风中劲草 核心考点”,虽然内容概括得很好,但排版紧凑且色彩繁多,导致我看一会儿就头昏眼花,因此并未深入阅读5. 肖秀荣的“冲刺8套卷”6. “终极预测4套题”,也是肖秀荣的著作7. 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8. 另外还有任汝芬的“最后冲刺10套卷”,但我觉得题目质量一般9. “命题人考点预测”,这是一本小巧的册子,适合用来背诵10. 关于时事政治的部分,我选择了海天出版的资料11. 还有启航的“20天20题”,在考试前10天,我每天都复习四道题,反复看过两遍学习策略如下:1. 扎实基础阶段:首先,九月新版“红宝书”发行后,我用了约20天的时间逐页阅读,平均每天读17页(大约两章)。我会在早上去阅览室,看完一章就做对应章节的练习题(注意!我习惯在草稿纸上做题,因为需要多次复习)。对于错误的题目,我会在题目前标注一个三角形,在答案中标注并用高亮笔突出正确部分,同时在“红宝书”原文中也做好标记。经过短暂休息,我开始了第二轮阅读,这次遇到错误会立即回查“红宝书”。继续标记错误。第三轮,我不再查阅“红宝书”,而是每天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更多练习题,持续标记错误。此时,“红宝书”基本上可以搁置一边,而习题集和答案已经足够突显关键点了。我喜欢把答案和习题分开,这样我的书看起来就像普通的书一样,即使在图书馆也没人能猜到我在准备考研。2. 巩固提高阶段:我在暑假买了“命题人讲真题”,但由于那时无法专心,所以我等到11月中旬才开始每天做两年的真题,并初步接触分析题,先自己思考,然后再看答案。3. 预测试题阶段:完成真题后,各种预测题纷纷出炉。按照上述顺序,我完成了任汝芬的“最后冲刺10套卷”、“肖秀荣的冲刺8套卷”、“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以及“肖秀荣的终极预测4套题”。我几乎每天上午都会专注复习政治,因此通常不止做一套题。所有这些试题我都至少做过两遍,其中“肖秀荣终极预测4套题”的分析题我仔细书写并核对了答案。同时,我会再次回顾“1000题”,重点关注之前做错的题目。4. 背诵记忆阶段:时政书籍出版后,我在四天内迅速浏览完毕。接着,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考点预测手册,边看边记。至此,大部分工作已完成,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后续步骤。为了强化记忆,尤其是纠正易错知识点,我会安排时间重新查看“1000题”的答案,不再看题目,只关注答案,特别是我当时做错的题目的解答和旁注。通过这种方式,我确保理解并区分了那些可能引起混淆的概念。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本科水平是刚过六级。其实我觉得考研英语跟四六级关系不大。先看单词,坐到自习室就看,五六月之前就一直在看单词,记不住,多看多看多看。。。后来徒手把07到18的阅读翻译了,整个暑假我都是每天下午先做阅读,做完了翻译一两篇,有一次一口去翻译了三篇,简直是恶心吐了,不过翻译了一遍也是很有帮助的,大概九月中旬做完了第一遍真题,有买了一本不带详解的书做第二遍。。后来十一二月做了几套市面上的模拟题。还有,真题的阅读,最好多读读。十一之后买了王江涛的大作文书,里面有历年的真题作文,作文模板类型之类的。我就背了那十篇小作文必背十篇大作文必背,背完默写,这二十篇断断续续的背到十二月份,也没背压题之类的,最后自己摘了一份所谓的模板吧,王江涛的作文容易背些,祝大家写作文时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来看看“汉语基础”。这门科目主要涵盖了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我认为,扎实的语言学基础知识是关键。你需熟悉并理解汉语的音系、词法和句法结构,这些都是构建你汉语理解能力的基础。多读、多写、多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凭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提高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定期做一些语法练习题,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并在写作中实践这些知识,这样更好地巩固所学。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更注重实际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理解。这部分需你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学法等。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汉语学习者的特点要有一定的认识。建议阅读一些关于汉语教学的经典书籍,如《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概论》等,这能帮助你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模拟教学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你尝试设计教案,甚至找朋友扮演学生进行模拟教学,以此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了历年真题的研究。凭分析真题,你了解到出题人的思路和考察的重点,这对后期的冲刺阶段很有帮助。定期自我测试,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法,也是保持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
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考试科目有明确的学习范围,但个人的兴趣和热情同样重要。热爱汉语和教育,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也能在未来的研究生生涯中持续保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