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肖秀荣就是政治泰斗,这是默认的。最后答题,肖也是中了。政治多选比较难也比较重要,那么怎么攻克,突击肯定不行,所以有一本有帮助的书还是很重要的。当然,书一定要适合自己去考这门课。。政治的辅导书也有很多版本,任汝芬啊,肖秀荣等要找到适合自己理解记忆的书。内容毋庸置疑,因为他们都是泰斗。只是不同的作者,排版思路不一样,对于你记忆,找到轻松适合自己记忆的能为自己较少麻烦。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关键,对于每个备考数学的人来说,都应将主要时间投入其中。必须投入大量时间来理解概念和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要以解决问题的心态面对,因为并非每年的数学考试都如2017年那样简单。考虑到教育部在2016年和2018年设置的难度,我们不能排除再次出现类似情况的可能性。我没有选择张宇的教材进行复习,可能是因为觉得某些部分稍显困难,我选择了李永乐和王式安的全套书籍,还附带一本同步练习册和660题集。初次复习就围绕这些材料展开。
重点不在于做多少题,而在于质量。我在7月至10月间将全套书和习题集各看了一遍,每道题都做了两次,接着完成了同步练习册的所有题目。进入10月至11月,我专心攻克了660题中的选择题(尽管名为660题,实际上将近1000题),大约500题,它们设计得很精妙,我做了两遍。填空题部分我觉得较为繁琐,就没做,但我建议有能力的话还是完成,这对巩固基础很有帮助。到了11月至12月,我专注于2000年至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完并深入研究错误题目。最后的几周,我购买了张宇的八套模拟卷,并做了最近两年的真题,以保持解题状态。
我个人认为,对我能力提升最大的阶段是在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时,那时我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解题节奏。考研数学的题量相当大,共有9道大题。我按照顺序解答,这取决于个人习惯,但关键是建立并保持自己的解题节奏,切勿盲目跟从他人,考试中突然改变策略是不明智的。
考研英语方面:
总结一下,我的英语复习过程,大概是看辅导书+自己做笔记+识记这几方面组成,前期的英语用时比重可以多一点。而专业课背诵和政治复习开始后,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英语,则需要自己挤出碎片时间高效复习。作文,这个不用急,考前会有各种模版,而你要做的就是自己总结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模版。一个图表的、一个图画的、一个利弊的、一个对比的,个人觉得足够了,而且近年来图画题很热,要关注。小作文基本靠基本功,单词量上去了,你写多少都不是事,想要背模版,个人觉得不是很现实。我考前看了十几个模版,但是没有一个有用,所以全靠自己。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变理论、扩散、固态反应、材料性能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对这个科目,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晶体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晶格类型、布拉伐格子、晶面指数等,因这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基础。要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去解析XRD图谱,这对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极其重要。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以及相平衡条件是理解材料相变的关键。你需理解如何计算自由能,以及如何按自由能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固态反应中的扩散机制,如菲克第一、第二定律,也需深入理解,这对理解材料的制备过程和性能优化有直接影响。
再者,材料性能部分,包括机械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等,需结合实际案例来深化理解。比如,了解不同晶体结构对材料硬度的影响,或者理解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好的策略。理论学习不能脱离实例,多做一些实际的计算题,凭解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阅读科研论文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进展,帮助你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你尝试画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模拟试题的练习帮助你熟悉考试格式,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