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前前后后我大概仔细的看了3遍大纲,最后快速浏览易出错知识点标记无数遍,自己的框架扫了几遍,大概十二月中旬出来四套卷才正式准备的大题。讲真,肖老师的四套题和他最后的点题资料,完全碾压其他一切资料!当时怕反押题把其他很多都背了一遍,结果最后压中最多的还是肖秀荣= =连反押题都压中了,所以,业界良心值得推荐~ 至于市面上的其他资料嘛…嗯 = = 八套卷跟四套卷(考前半个月出吧)必不可少,往年真题可以拿来做一做选择(其实也没太大必要,因为知识点这两年变动挺大),其他的材料就没必要了…我当时后期做任汝芬四套卷选择被虐的惨惨的,出的有点太偏,感觉跟真题风格出入太大,假如觉得有精力就拿别的材料练练手吧,只做选择就好~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尝试过模拟试题或针对性训练,原因是我觉得这种方式可能不太可靠,况且我连真题都没时间全部完成。大约五月份,我从1997年的英语一开始做起,此前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和学习语法规则上。起初,我每天只做一篇文章,用的是黄皮书。做题时,我会标记所有不熟悉的词汇,即使是模糊记得的也会标注。完成之后,我会逐字逐句对照原文翻译,对于翻译错误的单词,我会抄写到笔记本上,同时记录下不懂的短语,因为这些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两个半小时甚至更久。我一直做到了2012年的英语一题目。那时已经是九月份开学了。
英语二的部分,从2007年至2009年是针对MPACC的,从2010年起才算是真正的英语二。我沿用了之前的方法,但做完后我会观看教师的真题解析视频,因为他们会分享解题策略,之前的我没看是因为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出题风格有所不同,他们还会分析干扰选项的设定。我持续做到2013年。这时,我会将每篇文章全文抄写在笔记本上,然后仔细翻译,并与参考译文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忽略的一些问题。到了2014年底,我已经完成了8篇文章。通常,经过这一阶段,你的水平会有明显提高。于是,我又回头从2007年开始做,打算把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留到最后阶段测试。起初一天只做一篇,后来由于已经做过一次,问题不再那么棘手,所以我一次做了两篇。同样的,你仍然会遇到不熟悉的单词,继续做好标记,完成后在原有笔记上突出关键词汇。回顾错误,思考为何出错,如果是因为翻译问题,就重新翻译问题部分;如果被干扰项误导,分析它是如何设局的,以及为何未能识别正确答案。这样一直做到2014年,那时应该是11月初了。
接下来,我做了2015年和2016年的题目,也是一边做一边翻译,确保不遗漏任何单词。看完视频后,我在第一天下午做一篇阅读,第二天处理翻译和写作,两者交替进行。等到这一切结束,差不多已是11月底。英语二的新题型相对简单且数量不多,我听了唐迟的讲解并完成了所有练习就没有再深入了,因为英语二的新题型真的很容易,目标是拿到满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基础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全球历史的广泛领域,这就需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体系。我会建议大家先通读一遍教材,构建起一个宏观的时间线,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事件、人物和思想。在这个阶段,不必过于深究细节,主要是形成整体框架。
深入研究每个重要时期。例如,古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近代中国等,这些时期的特色、变迁和影响都是考试的重点。凭阅读相关专著和论文,了解学者们的观点和争论,这能帮助你深化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再者,注意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历史并非孤立的事件堆砌,是由无数相互关联的因素编织成。学会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动因和结果,这在解答论述题时尤为重要。
掌握历史文献的解读技巧。无论是原始史料还是二手资料,都需能准确理解并从中提取信息。学习如何引用和解释史料,使论点有据可依。
在复习策略上,我认为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是关键。你尝试制作时间轴、思维导图,或者进行主题性的归纳总结。这种方法能帮助巩固记忆,也能你在繁杂的知识中找到主线。
模拟练习不可忽视。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答题节奏,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每次做完题后都要认真分析错误,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复习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