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没有复习政治,培养点感觉。9月下旬开始复习政治,看大纲解析,不过九月也就每天一个小时。10月每天1个半到两个小时,周二看的多一点,那天上午有课,所以看政治消遣一下,这个月主要就是看大纲解析,做1000题。11月份每天2个小时,早上背风中劲草,继续做完1000题,看了一下形势与政策,有时间的话,第二遍1000题,后来就出来肖8了,就可以做一下选择题检测下自己的复习效果,不断的查漏补缺。12月份政治花费的时间多一点,主要背肖8肖4,看看20天20题,反正市场上好多模拟题,有时间就拿来做做。对我来说政治就是消遣娱乐的科目,没觉得很枯燥,感觉复习的不错。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我着手研读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逐个攻克书中的例题。这本书的题目丰富多样,尽管我已经多次重温,仍然会有不懂之处。初期,我对数学投入的时间不算多,初次尝试时进度较慢,遇到难题就会直接查看解答,快速浏览后标记重要及错误的题目。我发现例题与课后习题相辅相成,因此也把所有课后习题都完成了一遍。接着,我重新处理之前标记的错题和关键题目,确保彻底理解。想要完全掌握《复习全书》并不轻松,至少要全面完成一轮,再专注于重难点。此外,《660题》是一本极佳的资料,我做了两遍,其选择题设计巧妙,有助于自我评估。大约在11月,我开始做《400题》,每两天一套,做完对照答案,反复研读不懂的部分。随后,我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近几年的按照年份顺序,以获取实战感;早期的题目相对熟悉,但实际考试总会出现新颖的挑战。我还按章节进行练习,这样效率更高。在考试前夕,我使用了李永乐的《数学决胜冲刺6+2》来热身,主要目的是熟练解题。除此之外,我还接触了李永乐的《数学全程预测100题》以及陈文灯的一些书籍,其中的大题同样有价值,涵盖了许多常考知识点。虽然当初考虑通过其他作者的书籍来拓宽视野,但现在看来,专心于李永乐的教材就已经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只需要使用真实试题作为参考资料就足够了,但关键在于不断归纳整理。英语学习的一大特性就是归纳,不断地归类、总结。思考那些相似词汇常被考察的类别,你记录下来的易混淆词汇本就是应对这类问题的好工具,若还未进行总结,记得及时补充。同时,关注语境中的逻辑关联,哪些词组常常一起出现,以及那些依赖上下文理解的题目,判断其含义是相合还是相悖。做题的同时也要同步进行总结。我在暑假后才开始专注阅读部分,完成了97年至04年的阅读练习一次,而05年至20年的则重复做了三次。刚开始,我每天专注于一篇文章,首次限时完成,后续则深入研读,重点是翻译句子和解析句型结构,最后再深入剖析每个选项。到了第二轮和第三轮,效率会显著提高。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理解并掌握其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对这些概念,需深入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并能够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材料力学的关键。课本上的公式和定理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例题和历年真题,这样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也要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分析结构的受力情况,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等,这样能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材料力学中的极限状态和屈服条件是重要的考点,例如莫尔圆、胡克定律、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等,这些都是需熟记能够灵活运用的。对这些复杂的理论,凭绘制图表或者构建模型的方式帮助记忆和理解。
实验也是学习材料力学的重要环节。凭观察材料在不同载荷下的行为,直观地理解材料的性质和力学行为。有条件的话,我强烈推荐参加相关的实验室课程或者实验项目,这对理解材料力学的实质非常有帮助。
要强调的是,材料力学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耐心和毅力。每次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求成,是要静下心来,一步步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定期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不断地温故知新,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