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套书,风中劲草,好多人都说不错,我复习的时间没安排好,虽然买了,但是只看了一点,但是我发现了几个特点,这套书知识点是很细的,如果能好好看完的话,政治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他配套的习题我感觉里面有些题有些过时,因为政治会考当下的热点,像江主席那个时代的应该是不会考的。但这套书既然很多人都推荐,说明一定是有道理的。大家可以看看吧。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前期以大量做题为主。12月份我在数学上花的时间慢慢减少,基本上午8:30-11:30做数学真题第二遍(按照章节来)和过全书或者看自己薄弱的专题,然后一周我一般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两次。在考前做完了真题第二遍,又刷了一遍全书。考前最后一周着重看了一下公式和定义。数学用书:张宇十八讲,张宇概率九讲,张宇1000题(高数部分),李范复习全书(高数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张宇真题大全解,李永乐真题解析,各种模拟卷
考研英语方面:
在寒假之前,我一直专注于研习何凯文的1575,遇到生词便查阅含义,并记录于笔记本中。寒假过后直至三月底,我转而学习朱伟的恋练有词。进入三月,我开始每日早晨记忆单词,然后整个白天直至晚上都专心攻读专业课程。五月起,我的日程调整为早晨背单词,下午则致力于考研真题,特别是阅读理解。起初面对高错误率,如每五道题仅能答对一至两道,这让我颇感挫败。这时,我改用张剑的黄皮书来刷题和背单词。书中英文原文与中文翻译并列,我会对照中文标注原文中的词汇,并着重记忆每篇文章后面的注解。第一轮真题练习在暑期开学前告一段落。我没有深入探究错误的根源,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词汇不熟、句子理解困难上。因此,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熟悉真题,积累词汇和表达。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得益于前期的积累,这次的表现有所提升,每篇阅读的错误数量减少了,最少错两题,最多错三题。看到自己的进步,我更加坚定了从真题中学习单词和短语的决心。七月中旬,第二轮结束,九月至十月进行了第三轮,这一次我开始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探索出题模式,但仍没有着手整理错题和单词,只是持续记忆单词及阅读原文。到了十一月,我每天下午按照考试的标准,完成至少四篇阅读并改正错误,同时记录那些还不熟悉的单词。次日早晨,我会先回顾前一天整理的内容,下午则继续做题和整理。十二月,阅读理解的训练并未松懈,我还加大了对作文的投入,研究历年真题的作文,并尝试自己写作。由于素材匮乏,我购买了作文预测书,参考何凯文的英语作文冲刺讲义,大约写了十篇左右,然后重点背诵。此刻,我集中精力记忆自己笔记上整理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其实,我并没有做很多模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它是一种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于一体的系统,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所有类型的地理位置信息。深入理解这一定义,帮助把握GIS的核心功能和应用领域。
在具体知识体系上,GIS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分析、GIS软件应用和技术、GIS项目管理等内容。其中,空间数据结构的理解需掌握矢量和栅格两种主要的数据模型,以及它们在处理不同问题时的优势和限制。对空间数据分析,理解基本的空间操作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必备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升的关键。我建议多动手使用GIS软件,如ArcGIS、QGIS等进行操作练习,凭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关注并参与一些GIS项目,无论是课堂上的小项目还是实际案例,都能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
gis的应用广泛,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多个角度寻找实例来深化理解和记忆。例如,如何利用GIS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或者在防灾减灾中GIS的作用等。
持续关注GIS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技术更新也十分重要。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参加研讨会或论坛,都帮助你保持知识的新鲜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