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选择在九月启动复习,既不必急于求成,也不宜拖延过久。一方面,我害怕无法达到分数线;另一方面,如果太晚开始,随着考试临近,压力会逐渐增大,可能干扰我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关键在于有序起步。我的主攻资料是肖秀荣系列。初期,我每天研读一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1000题练习。我会在专注专业课程的同时匀出时间给政治学习,以免最后阶段感到紧张无助。这个阶段大致在十月底结束。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多次回顾精讲精练,并辅以红宝书,帮助加深记忆。随后,肖老师发布了形势政策和肖八、肖四。尤其是肖四的大题,几乎每个考研人都是必背的!总而言之,跟紧肖老师的步伐,熟记肖四,政治科目过关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考研英语方面:
学英语确实贯穿了我复习过程的始终,但是一直没用太多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全程都不能放下,无论后边专业课压力多大,也要做一定数量的英语保持语感。首先,英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复习性价比最高。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其实只有100篇)。最开始做的时候会错很多,做一道题用很长时间。大概做了二十篇左右,已经大概知晓了考研阅读的风格。这个时候可以做英语真题的阅读了,每天精读一道题,把不会的词划出来,长难句弄懂,每道题错的原因搞清楚,大概需要一小时左右。其次重要的是作文。我比较懒,一篇作文也没背过,只是复习后期平均一周自己会动手写一篇。我总结作文的套路一般是第一段描述图画,第二段写三点原因,第三段总结一下。时间长了,也就会写了。当然,我还是推荐老老实实地复习作文,平时多积累一些短语和长难句的写法,多背范文,这才是提分的王道。另外字迹也很重要,因为时间充裕,英语的主观题我都打了草稿后再写到答题纸上,想来有很大帮助。再次是翻译和完型填空、新题型。个人认为每道题各一周做一道就可以。关于背单词,开始时候尝试过大本、小本单词书,还有自己整理真题上的生词,两千多个核心词背一遍之后每天循环复习100个词,一直到考研都没放下,很有帮助。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综合涵盖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法等多个领域,这要求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度的理解力。我在复习时,将这些内容划分成了几个部分,逐个击破。对教育学原理,理解并掌握教育的本质、功能、过程和方法是基础,要能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中外教育史的学习则需梳理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及其影响,形成时间线,便于记忆和理解。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至为关键。至于教育法,了解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特别是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款,对答题非常有帮助。
我认为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会在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时,提炼出关键概念和理论,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我会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这些信息,这样既能提高记忆力,也能帮助我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再者,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凭做题,我熟悉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出题规律,找出自有的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对错题,我会深入探究错误的原因,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讨论和交流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好办法。我经常和研友一起探讨难题,互相讲解各自的理解,这样的互动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参加一些在线论坛或研讨会,听到不同的观点,拓宽视野。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要学会调整自有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己,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