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建议如下:在9月至10月间,结合大纲逐步完成1000题,首次尝试时不直接在题册上标记答案,以便之后能多次重复练习。进入11月,当八套卷和形势与政策发布时,立即开始解答八套卷,并利用闲暇时间深入学习形势与政策。此阶段应持续精进1000题,直至对每个问题都能一眼认出正确选项。到了12月,四套卷一到手,首要任务就是全力背诵。同时,可适量使用蔣五和徐涛的小黄书辅助学习,增加自信。不过,四套卷始终是重中之重。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教材是高数教材同济第六版,线代同济第五版,概率论浙大第四版。我是按照高数线代概率论复习的,先看课本然后做课后题。从三月份到六月底都是看教材做课后题。七八月份一直九月上旬才把这三本书写完。九月中旬开始做张宇1000题,这个1000题真的是做的很崩溃,题还是蛮难的,而且量大,一直做到十一结束。有些人做题不会就直接看答案,但是我不是,我给自己规定一天要做50道题,然后就开始做,不会就放那,最后统一对答案。1000题是真的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做了一遍,把不会的做错的圈起来,第二遍只看这些圈起的,第二遍还是做错不会就写到错题本上。十一过后就开始做真题,还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好像是从1987年开始的。其实从1987到2004年题目还是很简单的,我是一天做一套,结果我做了一个月,大概是真题做完十一月快中旬了。后来我问别人发现他们在10月份已经把真题做完了,所以你们2004年之前的完全可以一天做两套题。然后就做张宇八套卷张宇四套卷,八套卷四套卷很难,我基本上要花4到5个小时做一套卷,有时候分两天做,中间还夹杂做了几套叶盛标的卷子,然后还整了错题,这个做的时间蛮长的,好像是一直到12月10号。然后做合工大5套卷,后面基本是两天一套数学卷,合工大做完已经12月21号22号了。到最后不要因为要背政治而忽略了数学,每天至少2个小时做数学题。我就考研的前一天没有写数学,因为第二天是考政治和英语,在狂背政治。考数学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做了一套卷子是挑着做的,结果就做到一道和第二天考的数学很像的一道题,不过我做的那道题比考研的那道题要简单。数学是需要扎扎实实的一道一道做出来的。我数学写了整整4本笔记,这个笔记真的是我的心肝宝贝,基本上做每一道题,它的做题的思路还有各种要用的公式,笔记里都有,那四本笔记真的是一直看到考试前。
考研英语方面:
黄皮书一开始很不喜欢,真题,解析,长难句它分成三本(至少珍藏版是这样),这种排版感觉很麻烦,简直打击做题积极性,不过习惯以后就还好啦。我喜欢黄皮书主要是因为它翻译合我胃口,比我自己的更通顺流畅,又不会像考研真相的翻译那样过度美化加工。我要是看名著翻译肯定选考研真相这种的,但我复习要的是准确啊,所以还是黄皮书吧。而且黄皮书有另外二者没有的优点,语法点总结。我觉得很好。此外,虽然没有真题作文素材总结,但黄皮书长难句那本里除了单词也有必备搭配。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的专业课程,它包含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性能等多个子领域。在复习过程中,你需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材料科学基础会告诉你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结构,材料物理化学则深入探讨这些性质如何在微观层面上形成和变化,材料力学性能则关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行为。
对材料科学基础,理解晶体结构和缺陷是关键,要熟练掌握各种晶体模型,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等,并能分析其性质。了解相图和固溶体的知识,这对理解材料的处理工艺至关重要。
材料物理化学主要涉及热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需理解并掌握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反应速率理论等内容。这部分的学习需一定的数学功底,尤其是统计力学的部分,但只要理清概念,多做习题,就能逐步把握。
材料力学性能的学习,你需理解弹性、塑性、韧性、疲劳等基本概念,学会计算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材料的失效模式。实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是提高这一部分成绩的关键。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系统阅读教材,构建基础知识体系;做笔记和画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再者,大量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定期回顾和总结,不断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