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7月起着手准备政治,采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教材。虽然普遍建议9月开始,但我并不完全同意。如果你具备出色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确实可以在9月启动,但大多数人在面对政治理论的复杂性,特别是理科背景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困难。提前准备能够提升成功的可能性,并有助于减轻后期专业课程的压力。7月至9月期间,我研读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学完一章就做相关题目。不过,由于暑期在家自学,效率不高,进度相对较慢。第一轮下来,我对政治框架有了大致理解,但具体内容记忆模糊。
到了10月,我入手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这本书更精炼且内容浓缩。我立即开始深入阅读,反复读了大约三次,显著提升了我的知识水平。11月,我开始使用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这是一本小册子,我首先仔细阅读,然后精选关键点进行背诵,多次查阅巩固。其中许多论述结合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非常贴合实际。
12月,我尝试了各种模拟试题,包括肖秀荣的8套题和4套题,任汝芬的4套题,以及蒋中挺的5套题。我个人觉得任汝芬的4套题不太符合考研风格。我只完成了肖秀荣8套题和蒋中挺5套题的选择题,其中肖秀荣的4套题质量最佳。此外,对于时事政治的选择题,我觉得仅通过模拟试题中的内容就足够了,我额外购买了一本时政书籍,但实际上帮助不大。
备考的楼层有一二层是自习室,直至考试前一天,许多人还在教室外面拿着肖秀荣的4套题答案疯狂背诵,最后的成绩除了努力,也有些许运气成分。我一直没有把政治当作复习的重点,因为专业课占据了大量时间。通常在效率较低时做一些题目,我完成了任汝芬第二本书,考前又背了20天20题。进入考场后,感觉考官相当宽容。核对答案时发现客观题错误不少,所以主观题部分应该得益于老师的评分。总的来说,政治分数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是平衡投入与回报,总分才是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是暑假从基础入手,结合真题实战来复习,感觉效率很高。10月开始背王江涛的作文,一天一篇大作文和小作文,同时将真题做第二遍第二遍用的是张剑的,有些答案和考研圣经不同,但英语重在理解和掌握不在于答案。至于翻译,要是阅读能控制在错4个以内那么翻译就没问题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物理,这门课程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和电磁学以及近代物理等多个领域。力学部分,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要理解透彻;热学则需深入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两大定律;光学中,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的知识点都需掌握,特别是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电磁学则包括电场、磁场、电磁波等内容,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近代物理主要涉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部分理论性较强,需理解并能应用薛定谔方程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学习这些内容时,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练习”的三步法。先凭阅读教材或听课理解概念,再凭做笔记和画图加深记忆,凭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巩固和提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规律。
对固体物理,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固体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质的关系。晶体结构、电子态、能带理论、磁性、超导等是核心内容。这部分理论性强,计算量大,需扎实的数学基础。我特别推荐用实例和模型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凭晶格振动模型理解热容,利用能带图解释金属、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
在学习固体物理时,我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如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的基础知识。多做习题,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固体物理核心思想的问题,比如布洛赫定理的应用。查阅相关的科研论文也能帮助了解学科前沿,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