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离考试只剩一个月我才开始准备政治,购买了包括肖的1000题、考试大纲以及他的八套模拟题等资料。然而最让人沮丧的是,我背诵了蒋中挺的最后五套卷,结果大题目全无命中,考试时只能自创答案,想起来就心酸。当时真怕政治科目过不了,真是幸运逃过一劫。所以选对最后阶段的模拟题至关重要,我个人强烈推荐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题,听说历年都相当靠谱,熟记后及格绝对没问题。毕竟政治再高分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总结来说,对于政治备考,个人认为关键是牢记最后几套题。附注:肖秀荣的《1000题》做两遍足矣。第一次我是一章讲解完后做选择题,第二次重做时将错误涉及的知识点在精讲精炼中标注出来,后续复习只需关注标注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有些心得,简单分享一下数学的学习经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成绩的确与投入的时间成正比,当然,策略和时间同样关键。考研数学其实并不吓人,大部分题目都是基础知识,考验的是你的耐心和精确度。我在准备期间用了不少资料,如上学期几乎全力以赴于数学,包括李王复习全书、二李复习全书、张宇的36讲和1000题、李永乐的660题部分、历年真题、张宇的四套卷以及合工大的五套卷。这些书我有的甚至重做了多次,列出它们并非建议大家都得照做,有人认为题海战术不一定是最佳路径,尽管我个人对此持有保留态度。我的建议是,在掌握好教材的基础上,挑选一本适合的全书来强化理解。其次,面对海量的数学题,有了充足的时间,高效的方法会更有效。对数学而言,归纳总结非常关键,市面上有很多书籍已经做得很好,无需非要自己做笔记。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关键是把知识点烙印在脑海中。最后,如果你在完成真题后仍有余裕,不妨做一些模拟题,数量不必过多,分数也不必过于挂心,关键在于通过模拟题提升应对新题目的敏捷反应,并严格控制解题时间。因为我发现做真题时,已知的题目太多了,所以模拟题能提供新的挑战。我特别推荐合工大的五套卷,难度适中,比张宇的四套卷简单,却又比真题稍难一些。今年的真题,我觉得合工大的风格还挺接近的。希望你们能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资料和策略。
考研英语方面:
何凯文的长难句解析书前半部分是讲知识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法,后半部分是长难句练习。在书上做笔记,学会一个句型后自己可以到后半部分去找一个长句子试着划分下成分。应对长难句何凯文的书就够了。我选择背单词的书是乱序版,真题是张剑黄皮书,21天将整本单词背了一遍,很多人觉得怎么可能!当时我采取的是将“21天攻克gre单词”的方法搬到了考研上,给自己列了表格,详细地安排了一下单词的记忆。这个方法的特点是“大量+高速”,实践证明有效。后期在真题阅读中边做阅读边记忆,效果很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半导体的基本性质是学习微电子器件的第一步。你需掌握PN结的工作原理,了解载流子的产生和复合过程,以及电场对载流子运动的影响。这些基础知识会帮助你理解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机制,如二极管、三极管等。
晶体管是微电子器件的核心,尤其是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你需深入理解其工作模式,包括N沟道和P沟道的工作原理,以及阈值电压的概念。MOSFET的放大作用、开关特性及其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也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微电子器件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是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静态特性主要涉及偏置电路的设计,动态特性则涉及到频率响应和功率处理能力。对这些,理解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是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关键的。尝试凭模拟软件进行器件建模和仿真,直观地理解器件的工作状态。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趋势,也能深化理解和提高研究能力。
复习阶段,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整理错题,反思错误的原因,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