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里我就开始了政治的复习,大概精讲精练和去年的大纲都过了一遍,姑且算作两轮复习吧。大纲出来后可以开始第三轮的复习,这一轮当然是最重要的,不止要看书还要做题。这时候最好每天保证两小时的看书时间,其实别看时间上比前两轮增加了,但是真的看的时间真的不多,有一小时多都在做题。这时候就是看新的红宝书了,配合做历年真题或者红宝书配套的题,或者肖的1000题都可以,在这里说几句废话,大家都说肖的1000是经典中的经典非常好,但是本人今年做了3遍1000题,我不得不说后来真的考试了选择题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就是点都是不对的,我今年做选择题的时候就觉得完全都是我没有见过的题型。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一本书,要多做几本,多见见题。
考研数学方面:
从四月初我便着手研读李永乐复习全书,大约反复研习了五六次。这本书堪称经典,内容扎实,尤其是那些证明题部分,需要静心去琢磨。初期可能会觉得这些题目棘手得令人头疼,甚至有些沮丧,但只要坚持多做几次,就能逐渐领悟到证明题背后的思维脉络。因此,面对证明题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攻克。我有一个专门的错题集,与全书相辅相成,其中收录了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题目,用于拓展思考,同时记录了我的错误,即使重复犯错的题目也会被我摘录下来,定期重做。今年的一道填空题最后一问,我发现其题型与我之前常犯错误的题目颇为相似,顿时感到既熟悉又亲切,于是沉下心来解答,虽然选择题错了一道,确实是我还没掌握到位,但填空题全都答对了。我想这得益于我平日里专心致志地研究全书,无论做多少次,都不会提前偷看答案,尽管诱惑很大,但必须等到全部完成后再核对,否则练习就失去了意义。
考研英语方面:
我坚持每天都精读论文,大概每天用三页A4纸的量,其中包括一篇英译汉和一篇汉译英,之后还会进行总结。从九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一月,我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到了后期,我把复习的重点转向了之前整理的资料,每天会花一个小时回顾这些内容,甚至利用空闲的碎片时间也会翻阅。同时,我逐渐减少了每日的翻译工作量,只是为了维持那种翻译的状态。对于考试的答题顺序,我首先是写作(小作文15分钟,大作文25分钟),接着是阅读A部分(75分钟内完成),然后是C部分(22分钟),B部分(20分钟),完形填空(15分钟),剩下的时间用来检查和涂卡。有的考生可能会选择先做B部分再做C部分,但我连续两年都按照这个顺序来,初次考研时因为B部分较易所以没有问题,不过今年的新题型我花了30分钟还没做完,导致后面翻译和完形填空的时间紧张,再加上心态波动,影响了这两部分的得分。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即使新题型难度较大,你也能迅速完成,而如果新题型难,通常得分都不高,但这并不会对完形填空的答案产生太大干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结构力学的基础包括静力平衡、变形体的几何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等。对这些基本概念,你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比如,了解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
掌握分析方法。结构力学中主要的分析方法有直接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等。其中,直接法适用于简单结构,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则更适用于复杂结构。理解和熟练运用这些方法,需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我个人推荐做《结构力学教程》中的习题,它们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问题。
再者,熟悉计算技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求解,如矩阵运算、特征值问题等。这部分需你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但不必过于担心,只要你对基本的线性代数概念清晰,就能逐步适应。
实验和实践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凭实验,你直观地理解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模式,这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参与实际项目或者模拟设计也能提升实践能力。
持续的学习和反思。结构力学并非一蹴就的学科,它需你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理解,凭错误来寻找正确的道路。每次做完题目或上完课后,我都习惯回顾一下,思考为什么这样解答,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对我提高效率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