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不必急于一时,等考试大纲发布后再系统学习完全足够。在跟随老师的课程进度同时,我会阅读核心教材,并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接下来,我重温风中劲草的解析配合历年真题,全部完成后,就进入预测阶段,包括肖四、任四、风中劲草以及20天20题等。其间,我也购买了一套真题集。尽管理论上讲,真题的价值有限,因为试题和重点每年都有所变化,但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解答论述题。论述题其实是由一系列固定的思维框架加上个人创新组成:理解命题人的意图和题目要求的知识点是关键,这部分需要死记硬背,尽管每年都会有热门考点,但基础还是扎实的记忆。利用资料逐一攻克每个框架,并通过真题和预测卷提升自己定位答题框架的能力,这样就能应对自如。至于创新部分,必须紧密联系材料,要有与材料相关的见解,而不仅仅是照搬预测材料,即使前面的部分略有偏差,如果这部分处理得当,合情合理,也能赢得一定的分数。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是考研复习的黄金阶段,各科在这一阶段都会有质的提高,所以建议大家暑假留校复习。暑假开始政治和专业课都要开始复习,英语的时间没有之前那么充裕了。7月又做了一遍英语真题阅读,没有全做完,挑着做了一部分。8月初买了英语的复习资料,蒋军虎的全套,但只用了真题,高分阅读80篇。复习的过程中的分析答案更加细致了,每篇阅读都会尝试翻译一下(口译,写下来太浪费时间)复习完单词再做英语的真题会感觉简单很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汉语基础”,这门课程主要考察的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我认为,词汇积累是基础中的基础。每日坚持背诵并理解新词汇,复习旧词,确保对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有深入理解。语法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要熟悉各类句型结构,理解语法规则,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阅读理解题,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能力,也能提高语感。写作训练是提升表达能力的关键,定期进行模拟作文练习,不断磨炼自有的逻辑思维和文字组织能力。
接下来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这个科目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推荐研读《现代汉语》等教材,理解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关注国内外的教学案例,分析其教学策略和效果。熟悉跨文化交际知识也非常重要,因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一些关于跨文化交流的书籍,提高自有的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我还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尝试自己设计教案,凭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流程和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整和时间管理也是关键。每天保持规律的学习节奏,合理安排复习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与同学讨论,都是很好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