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如所有学长学姐所言,不宜过早开始,相信我真的不是骗人,这门课程的提分完全依靠最后几个月冲刺,如果你觉得自己记忆力跟不上,也不要开始的太早,最早暑假过半的时候开始。暑假期间我看了一小部分政治的内容,主要是在学其他课程累了的时候,开始随意翻肖秀荣那本《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然后做一点题练一下,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一下大概要考什么内容也就够了。真正开始复习应该是九月考纲出来以后,系统地对照着精讲精练看了考纲(就是用彩色笔圈圈花花看得很认真),然后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最后是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以及蒋中挺的冲刺卷选择部分,不过无奈个人政治素养不高,最终也没能拿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分数,考场上我的政治卷子答得很满所有框框写的密不透风,生怕有所遗漏,以至于边上的小哥哥写完之后用惊恐的眼光看着我在最后五分钟把剩下的一点空白填满了。个人觉得就算答得不好老师多少会在心理上多点好感吧。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课程颇具挑战性。备考策略主要依赖于大量练习。自寒假起,我先通读了一遍大学本科的高等数学教材,这样的书籍有助于迅速唤醒我对各个概念的记忆。到了三月开学,我便着手解答本科教科书上的习题。我的学习模式是:研读一章内容,接着完成对应的课后问题。五月份初翻完整本书,时间尚早,我尝试了复习全书,却发现难以解答每一个题目,于是决定再次仔细阅读教材并详尽地做笔记,每天早晨还会背诵这些数学笔记。临近暑假时,我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刷题,发现许多知识点在课堂上都已经讲解过,做起复习全书来流畅多了。随后,我进入了强化学习阶段,进行了各种专题训练和解题技巧的综合练习,感觉受益匪浅。最后,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如果想更深入检测自身水平,可以在后期挑选一些模拟题来做。
考研英语方面:
大家首先端正心态,不必畏难。但是英语学习不能靠突击,必须贯穿备考全程,时刻不能懈怠。这是我准备的最早的一科,大概从四月初开始,正式复习之前我先找来去年的英语真题做了一下练手,一方面能摸清自己的水平,方便有针对性的制定复习计划,另一方面也能熟悉考研的题型以及难度。关键词:平衡无他,就是四者的平衡。大阅读、翻译、排序、作文,在打下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注意了,还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哦),四者并重来复习。不过,有一点要说明一下,作文是最容易提高的,所以,其实可以在最后一段时间再特别重视作文。关于完型,我是没有细弄的。这个,如果有时间则复习一下,没时间就算,排在最末位,因为完型所占分值比例较低,加之很难保证正确率(其实完型随便蒙一下所能取得的成绩,和仔细复习所取得的成绩,相差无几。所以,复习这个,“性价比”太低),所以属于“鸡肋”题型,是否复习,无可无不可。但是记住,翻译和排序无比重要,“性价比”极高,甚至高过“大阅读”,许多人之所以考砸,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这两个题型(或者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两个题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涵盖了许多基本概念,如系统的稳定性、传递函数、根轨迹法等。你需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特别是稳定性的判据,如劳斯-赫尔维茨准则、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对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如PID控制器的选和调整,也需有扎实的理解。
掌握计算技巧是必备。自动控制原理中的计算题往往涉及到复数运算、拉普拉斯变换以及矩阵运算等内容。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熟练度,确保在考试中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对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转换也要熟悉,这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工具。
再者,动手做实验是加深理解的好方式。有机会,我建议你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凭实际操作去感受和理解自动控制的过程。比如,你尝试搭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模型,凭改变参数观察系统动态性能的变化,这样能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案例分析不可忽视。自动控制原理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多看一些经典的控制系统设计实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和优化策略,不仅能帮助你在考试中应对综合题目,也能提升工程思维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及时查漏补缺。我也积极参加讨论组,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我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