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熟记了肖四是非题和一本小黄书的大题部分。如果时间充裕,我觉得可以从两位教师的冲刺资料中挑选,因为尽管重大知识点相当清晰,但各教师的答案可能略有差异。比如,今年肖秀荣老师的某个题目就成为了政治论述题的实际内容,而同时准备两份资料能提供更多的答题选择。不过,大题分数差距并不显著,所以不必过于专注于通过大题提高分数,毕竟政治得分差距通常不会太大,论述题的差距更是微乎其微。
接下来,在自习室里,有些同伴已经开始背诵《风中劲草》,据说这本书内容编排极佳,知识框架十分鲜明。但这本书的编写风格可能不合我的胃口,加上那时候时间紧迫,所以我只是粗略浏览了三大本教材,个人也觉得它并未像传闻中那样神奇。第二阶段,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重点预测和八套模拟卷,同时也顺便做了去年的四套预测卷。这个过程感觉挺有效的,无非就是找出并填补自己的知识盲点。不知为何,我对肖秀荣系列有种特别的信任感,可能是因为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吧。
考研数学方面:
我已经通读了一遍高等数学教材,又看了一遍全面复习书籍,并完成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练习,但说实话,我只是大致浏览,几乎没有独立完成过一道完整的题目,这让我感到非常懊悔。接着,我开始了深入的学习,从高数入手,每次掌握一个概念后,都会通过大量习题来巩固。关键是要能自我提炼出常规的解题策略、解题窍门、重点考点以及经典题型,这对提升解题速度非常有益。我的主要复习资料就是全面复习书籍加上历年真题,这两部分我大约重复做了四到五遍。如果你们的时间允许,临近考试时可以尝试几套模拟试题,不必追求太多,因为模拟题通常比真题难度高,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理解和适应解题的思维方式,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常见的模拟试题集有李永乐的6+2、张宇的8+4、合工大的5套卷等...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考研英语真题是关键,大家一定要对真题非常重视,多做几遍,我可能做了三四遍。我用的书是曾鸣张剑的考研真题黄皮书。我当时是把09年和10年的留下来没做,把01年到08年的八份真题先做了两遍,然后做09年和10年的,检测一下自己的水平,然后第三遍全部做完。第一遍时每一年的真题要用三天左右,一天做,两天改错查单词分析。做后面几遍的时候不要记答案,就算你知道答案,也要再想一遍为什么要选这个选项。做完一遍真题以后就要开始读真题了,每天花上半个小时读读真题,能背一下真题阅读最好。注意几点:1.篇章翻译一定要练到考试前,频率可由一天一篇逐渐递减到考前的三天一篇(一篇是指英到汉、汉到英各一篇)2.对自己翻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多总结,尤其是汉到英,一定要多积累表达、用简单表达,杜绝自创表达、长难句、生僻词。3.考试时间紧,平时一定要卡时间训练,注重纸上训练,争取一次成稿,不打草稿不修改。4.词条积累越早越好,北大词条考得简单,都是日常用词,平时积累很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基础理论,这两部分是经济学科目的基石,理解和掌握它们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规律。对微观,要深入理解供求理论、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等核心概念;对宏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是重要考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阅读教科书并结合案例分析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凭分析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加深对市场结构的理解。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如IS-LM模型,需多做练习熟练掌握。
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这就需不断进行习题训练,包括课本后的习题和历年真题。做题不仅能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查阅资料或教老师,切勿忽视任何疑问。
再者,经济学研究往往需数学工具的支持,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基础知识要在复习初期就巩固好。尤其在宏观经济学中,模型的推导和求解需用到这些数学技能。我建议大家定期做一些相关的数学题目,保持手感。
关注经济学前沿动态也是必要的。阅读经济学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变动,帮助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也为论述题提供素材。
备考路上,保持好的心态同样重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压力。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每一个努力都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