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我是开始最晚的,因为这门科目是回报投入比最高的,单位成本所能获得的收益是庞大的,你所需要看的也就是那几本经典的书,因为我个人拖延症比较严重,政治总想着考试之前才背诵,所以有些计划内的数目并没有看完,如果开始得早,我建议大家还是把下面提到的几本书都看一下。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常说的政治红宝书,它是官方出版的书,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重要的事说三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年真题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这本书,这本书的修订也代表着政治考研的指向标,必不可缺,其次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这本书其实和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内容差不多,但它的内容更加精炼,而且核心考点在书中都用不同字体或阴影注出来了,层次感比较强,因为我准备得比较迟就选择了更加精炼的《核心考点》,然后就是肖老的书了,肖老的微信号我到现在都留着,它为我提供了太多有用的信息,也算是对我考研经历的一个留念。肖老的书我一共买了四本,《命题人1000题》试题和解析,《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几本书全都是题目,而且是与真题十分贴近,具有预测目的的题目,《1000题》我做了两边,在本子上做的,自己批改并用红笔订正了,而且也都对照考点把错题看了好几遍,《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大题只看了马原部分的题目,并浏览了一遍参考答案,《4套卷》不仅做了选择题,而且把所有大题都背了下来,直到上考场的前一刻,我都在反复背诵回忆《4套卷》大题答案,事实证明我是对的,光《4套卷》就押到了四道大题,所以《4套卷》绝对是重中之重,切不可忽视。最后就是时政,我只是自己整理了一些可能考的时政,还有在肖老的微信号上也读到了几篇肖老亲自整理的时政分析,上面还附有一些自测题,如果对时政不放心,大家可以考虑买一本《形式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里面有最新的时政要点更新。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新题型挺多的,大题比较正规,前面的客观题比较考验人,自己训练的是在不够。自己是从4月份左右开始自学高数的,在暑假之前非常粗糙的自学完了高数,做了一下李永乐的全书,完全不会做,只能看,心里也很着急。后来暑假学了一遍基础以后,感觉自己的数学提高了不少。建议像我这样大学基本上没学过数学,完全自学的娃子,在自学完一遍数学后,一定要做题进行强化,非常有用。一定要认真上课,仔细做笔记,非常有用,能够帮你理清思路和出题的角度,非常强悍,一下子就明白了好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数学千万不要只看,一定要动手做,看100遍不如做3遍。自己到11,12月份才把全书做完3遍,真题做了2遍,第一遍套卷联系,每天上午一套,计时的,非常受益。自己基本上只做了3套左右模拟题。
考研英语方面:
当初很多人主张不必特意背单词,主张在阅读中学习单词,我并不认同。如今,我比较倾向于这样的观点:记忆单词的目标并非要求能听、说、写,了解其词源,而是在阅读时能识别出它的意思。我个人的提议是,重点掌握单词的基本含义,对于短语,不需要过分纠结于后面接动词ing形式还是todo(因为这主要是针对完形填空的技巧),只需关注那些极其常见的搭配,做到能识别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力学性能、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等多个领域,每一个都是深入理解和掌握材料性质的基础。对晶体结构,理解并能绘制各种晶体模型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晶格常数计算、布拉伐格子等理论知识。相图的理解则需大量实践,理解不同成分和温度下的相转变规律,这需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
力学性能部分,弹性、塑性、硬度、韧性等基本概念要清晰,掌握杨氏模量、泊松比等物理量的含义和计算。热处理部分,则需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能解释其微观机制。至于腐蚀与防护,不仅要知道各类腐蚀类型,还要理解防腐蚀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电化学保护、表面涂装等。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于记忆,是要尝试去理解背后的物理意义,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变,这种材料为何有这样的力学特性。多做题目,凭实战来检验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帮助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理解。
,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群体或导师也很重要,他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帮助解答疑惑,也能激发思考,提升学习效率。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