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8月份开始看的马原、毛概、近代史和思修,做好了笔记,上面提到很多归纳好的东西,自己拎一拎整体框架就有了,复习思路会更加明确,没有买大纲解析,可以买石磊的政治真题和模拟题,挑着做点我觉得练练手就好了,冲刺的时候买了《风中劲草》来背效果还行吧,最好背得熟一点,大家最后都会背肖四,我也背了,不过背的不熟,关键还是留个印象,考场上好扯就行了,所以不管怎样只要尽量写出要点,把每个答题框都填满就差不多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复习数学的。我的学习策略是每学完一章课本内容,就完成相应章节的全书练习,包括例子和习题,但课本中的习题我就跳过了,因为它们的价值不大,而例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我采用的是二李的全书,这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由于历年数学考试的大纲变化微乎其微,所以使用上一年的版本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并无硬性规定。接下来谈谈复习的具体细节,这方面肯定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并不建议花大量时间系统地研读课本,尤其是不必全部做完课后题目。我认为,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查阅课本更为有效,因为课本上的知识较为分散,条理可能不够清晰,综合性也不算高(并非难以理解)。有些内容相对于考研来说可能过于偏僻,你在课本习题中纠结的问题,可能在实际考试中并不会出现。因此,我认为把太多精力投入系统阅读课本不太划算。至于复习顺序,我建议按照这样的步骤:全书→全书总结→历年真题→第二次做真题并同步总结→400题同时也进行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学习,要有坚定的信心,基础好坏并不关键。在暑假之前专心记忆单词,暑假之后则转向实战,逐字逐句地翻译历年真题,从94年到13年的阅读和翻译都一一攻克,足足填满了两个笔记本。遇到困难的句子和生词,我会专门记录下来,后续的单词复习就是围绕这些笔记进行。翻译时切忌只停留在口头上,很多词汇在书面表达时会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动手实践尤为重要。作文我在最后两个月开始准备,重点不在死记硬背,而是要能流利地默写出来。选择那些句型和词汇都不复杂的篇章来背诵,大约十篇左右,到了考试时写作就变得得心应手了。至于做题顺序,我个人习惯于先写作文(此时思维最清晰),接着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再来是翻译,最后才做完形填空(这部分分数差距通常不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系统是基础,它包括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对硬件部分,你需深入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比如CPU的工作原理,内存层次结构,I/O设备的接口等。我推荐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主要教材,结合网上资源如MIT的开放课程进行深入学习。理解数据如何在不同层次间流动,以及指令集架构是如何影响性能的,这些都是关键知识点。
关于控制技术,这部分主要涉及到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理论,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你需掌握基本的控制理论知识,如稳定性分析,根轨迹法,PID控制器设计等。《自动控制原理》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实践应用也很重要,尝试用MATLAB或者SIMULINK进行仿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每学完一个主题,都尝试用自有的语言复述一遍,形成个人的理解。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强迫你思考并提炼信息,复习时也更方便。我还建议定期做一些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不仅检验理解程度,还能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
再者,团队学习也是我推崇的方式。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问题,碰撞出新的见解,也能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可能的话,参加一些研究小组或研讨会,提前接触前沿技术和研究成果,这对提升自有的学术水平非常有帮助。
编程能力在这个领域非常重要,无论是C/C++还是Python,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凭编写小程序来实现控制算法或者模拟计算机系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