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推荐学习底子稍弱的同学提前在暑假期间阅读相关书籍,并且参加一位教师的暑期课程会非常有益。尽管大纲通常在九月或十月公布,但变动通常不大。接下来,在十月份启动第二个学习阶段,十二月时集中精力做题。务必创建个人的学习笔记和错误集。对于大型题目不必过于焦虑,等到肖八资料出现时着手准备就足够了。关键在于牢记主要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如果有人觉得背诵困难,作为一位直到考试前一天晚上仍在背书的人,我的建议是尽量去理解和领会,别认为政治不需要理解。编写这些答案的人也是平凡人,他们运用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的逻辑,比如从宏观到微观,或是从上层结构到基层基础等。想象一下你自己遇到这类问题会如何思考,构建这样的逻辑框架会有助于记忆。
考研英语方面:
我跟随的写作导师是王江涛,人称“道长”,他的秘诀就是一个字——背诵。起初我以为自己能背很多,但后来意识到过于乐观了。别设定过于详细的计划,比如几天一篇的那种。只需专心背,然后默写,直到你能流畅地写出没有任何错误的文章,再继续下一篇。我认为熟记二十篇,每种类型十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你对作文的要求不高,十一月开始准备也来得及,但关键是要专注,太早开始可能反而会导致遗忘或懈怠。
对于背单词,考研英语中阅读理解至关重要,占据了大约六十分(满分为百分),所以只要认得出单词的意思就行,不需要掌握其拼写。朱伟的《恋恋有词》也是个不错的参考。把学习英语的总时间四分之一用来背单词就足够了,再多就不太适宜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政治学原理》,这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需深入理解并掌握政治制度、权力结构、政策过程等核心概念。我认为,理解和记忆是并重的。我通常会先通读教材,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凭做笔记的方式进行整理,将复杂的内容简化为易于记忆的框架。关注时事,结合实际案例来理解抽象的政治理念,这样既加深了理解,也使学习更有趣味。
《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则需大量的阅读和历史时间线的构建。我会从大的历史事件开始,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逐渐细化到每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和政策。我建议使用时间轴的方式来组织知识,这样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多看一些历史学者的研究论文,帮助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读历史。
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注重练习题的使用。凭模拟试题,我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找出知识盲点。定期的自我测试也能帮助保持紧张感,提升应试能力。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主动学习”至关重要。不要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挑战已有的理解。“合作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解答疑惑,能激发更多的思考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