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在十一月初期,我购入了《风中劲草》以展开第三次复习,同时借助《精讲精练》每一章节开头的框架图表来理清思路。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开始背诵政治的主观题目,当然,选择题也需持续练习,但可以适当减少做选择题的时间,同时别忘了回顾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此外,临近考试时,你也需要记忆一些政治冲刺卷上的大题,有时候它们的命中率相当高。我当时浏览了许多模拟试题,包括肖秀荣的最终预测四套卷、任汝芬的序列四最后四套卷以及20天20题。鉴于时间紧迫,我只完成了这些模拟题的选择题部分,并大致阅读了大题,特别着重背诵了大约十几道关键大题,同时也归纳了一些答题策略。我个人认为肖秀荣的观点颇有分量。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完全放弃完型填空的做法并不明智,其实这个部分只要专心背诵词汇,难度并不算高。通常情况下,用心去完成的完型填空得分往往能达到6分或以上,其价值堪比一篇阅读理解。因此,在模拟考试时,如果你在完型填空上的表现良好,那么在实际考试中按照常规顺序答题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作文,虽然考前能找到各种模板,但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标记并查阅你在真题中遇到的所有陌生单词和短语,这样可以在原文中标注释义。使用张剑的黄皮书,通过深入解析来剖析复杂的句子,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提炼文章主旨。掌握英语阅读文章的主题对于提高解题准确性至关重要。每天早晨抽出半小时复习这些生词、短语和复杂句型,以巩固记忆。在备考的最后阶段,重温词汇表,特别是形容词和动词,因为它们构成了句子的核心,特别是那些你经常忘记的单词。
此外,研究近三年的真题能帮助你了解当前的命题趋势,同时也能让你更适应做题的感觉。在研读真题时,要多次阅读材料,力求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和句子构造。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从中找到适合引用到作文中的精彩句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建筑学基础”,这个科目涵盖了建筑历史、理论、构造、材料等多个方面。历史部分,你需理解并各个时期的主要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如古希腊罗马的柱式系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理念等。理论部分,理解建筑师的思想和设计理念至关重要,比如勒·柯布西耶的“形式随功能走”原则。构造和材料的学习,则需你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和其在建筑中的应用。学习方法上,建议多读原著,结合实例进行深入理解,并凭绘制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体系。
"建筑设计"则更注重实践和创新。设计不仅仅是画图,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你需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从理解题目需求,到构思方案,再到草图绘制,细化设计。这个过程需大量的练习,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参加设计比赛来提升自有的设计能力。理解和运用空间、比例、光影等元素也非常重要。掌握AutoCAD、SketchUp等设计软件也是必备技能。我通常会先手绘草图,用软件将其数字化,这样既锻炼了手绘技巧,又提高了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期自我测试,凭模拟题或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我也积极参与讨论组,与其他考生交流,共享资源,共同进步。我,只要你有清晰的目标,坚定的决心,加上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你也一定能在这些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