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连续呼唤肖四的名字,这绝对是必须要熟记的部分,我已经反反复复背了八次。因此在考试时,我能够游刃有余地作答,几乎复刻了xiao老师的题目解析。北京市的主观题评分较为严格,所以考生们不仅要确保选择题的错误率不超过十分,更要在主观题上依据xiao八和肖四来准备,尽量填满试卷,字迹工整,并注重条理清晰。例如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恰当使用过渡词汇。当初我和备考伙伴误以为肖老师的预测不够准确,转而投入mipeng资料的背诵,那段时间真是如痴如醉。然而,时间证明了一切,xiao老师才是关键,专心研究一份资料就足够了,因为考试内容大同小异。
考研英语方面:
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在英语学习上,对这门课程的准备也最为充分。我认为,掌握词汇和广泛阅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考研所需的词汇量相当大,因此词汇的记忆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记得当时购买了一本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词汇书籍,它的彩色印刷和插图使得学习过程不会过于枯燥,每天坚持学习两单元,反复翻阅收获颇丰。阅读方面,我首先选择了黄皮书的基础篇《考研英语阅读150篇》,开始时不必求快,持之以恒地每天练习,待建立起一定的基础后,再深入研读历年真题,并逐一翻译,反复分析,目标是不仅理解每个问题和选项背后的原因,还要能指出其他三个错误选项的问题所在,同时洞察考研阅读题目设计的共性。至于作文,我的建议是务必建立自己的写作模版,避免使用现成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基础英语,这是一门需深厚语言功底和广泛阅读理解能力的科目。我的重点在于词汇积累和阅读训练。每天我会保证至少一个小时的单词记忆,使用词汇书或者相关的手机应用,坚持“滚动复习”,防止遗忘。我会定期阅读英文原版书籍、期刊或新闻,提升语感和理解力。语法的系统梳理也很重要,尤其对长难句的理解和翻译,扎实的语法基础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英汉互译是一项技巧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技能。我认为,关键在于“多练”与“反思”。我会选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以此来提高对不同文体的把握。每次完成翻译后,我都会对比参考答案,分析自有的错误,看看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我还参加了一些在线的翻译课程,凭老师的指导,我对翻译的理论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再者,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凭看电影、读原著、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西方的历史、社会、文化,这些都能丰富我的语言内涵,提升翻译的深度和准确性。
我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基础英语还是英汉互译,都需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耐心。备考的过程可能会枯燥,但只有坚持下去,在考试中展现出最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