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分三轮。第一轮7月底到10月上旬,把马原、毛概、史纲和思修课本看一遍,尤其是前两门要多花些时间千万要理解书中的基本概念,理顺来龙去脉,再加以记忆,在考研枯燥的复习中看政治也是一种乐趣,每天学累了就抽出两个小时看政治书,后两门可以快看关键记忆目录。第二轮10月中旬到11月底做风中劲草选择题和历年真题。第三轮12初到12底做肖四等押题试卷并背诵答题。我看政治课本你可能不理解,在四门科目中政治是容易受人忽略,其实政治是最容易提成绩的。政治关键在于选择题,而选择题大多时都需要理解,所以需要理解政治课本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考研数学方面:
首年,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由于市场上针对396经济类联考的复习资料稀少且质量不一。我细致研读了两本高等数学书籍、清华大学出版的线性代数教科书以及一本概率论课本,挑选部分课后习题进行演练。我主要依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笔记,并大致浏览了李永乐的数学全书。对于线性代数,鉴于我在本科时的基础较弱,我专门购买并深入学习了李永乐的辅导讲义。我还制作了详尽的笔记,涵盖知识点和错误题目。可以说,我的准备工作十分充足,远超考试的实际需求,以至于第一年的考试在我看来相当简单,仅用了半小时就完成了。
数学的学习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结合教科书,认真记笔记,归纳各类题型和重要考点。《题典1800》分基础篇和提高篇,其中包含许多经典题目,难度适宜,与考研数学相仿。建议在九月新学期开始前,先过两遍所有基本概念,同时完成所有习题,确保对所有知识点烂熟于心。从九月起,可以开始做历年的真题,但在此之前务必避免接触真题。做真题时需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规定,完成后仔细核对答案,分析得失。真题应重复练习,至少要做三遍。数学学习的关键是思考和总结,不能只埋头做题。通过大量练习,你可以逐渐熟悉各种题型,看到问题的条件就能联想到相关知识,每个问题的表述都能转化为解题的前提。建立一个错题集是个好习惯,把做错的题目、新颖的题目以及常考的知识点(如麦克劳林公式、泰勒公式等)都记录下来。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是背单词,不认识单词其他阅读完型翻译都做不了,所以单词是第一位的,不过5500个单词也不是要全被的,重点的要反复背,我当时单词记了4遍。背单词一定要反复背,重复记忆。我当时第一遍按照从头到尾55个单元按顺序来,忽略了复习,所以一遍下来,没记住几个,反而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我就背一单元重复一单元,效果还不错。另外背单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刷真题。把里面出现的单词记住了单词就没问题了,反正我当时就自己整理了一个本子,到临近考试时,就被自己整理的那些单词。作文就是套模版,多看几篇作文,我当时自己总结了各个方面的,总共自己写了6篇,上了考场以不变应万变,最终英语结果还不错,我当时真题做了两遍。至于完型翻译神马之类的有时间做做真题就可以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固体物理的学习,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原子结构,晶格振动,能带理论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固体物理的基础,也是后续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晶体的周期性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布里渊区,能带结构,这些概念需清晰把握。对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波函数,薛定谔方程,泡利不相容原理等,要有扎实的理解,因它们构成了固体物理的理论基石。
掌握计算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能带计算,载流子迁移率计算,电导,热导率等相关公式,都需熟练应用。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锻炼自有的计算能力,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再者,固体物理的应用部分也不能忽视。比如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超导现象,磁性材料的行为等,都是固体物理的重要应用领域。这部分内容不仅需理解,还要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行案例分析。
实验理解和实验技能也是考察的一部分。虽然固体物理的实验相对较少,但是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提升综合素养和分析能力。
我强调的是持续的学习和思考。固体物理是一门深度和广度并存的学科,只有不断探索,真正领悟其奥妙。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