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法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制胜之道在于适度,通常选择题与主观题的答案差异不大。它固然重要,但不宜过分投入,以免挤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无需过早启动复习,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九月至十月开始备考也来得及。政治考试的基本要求是不影响总成绩,若想提升分数,则需妥善安排学习进度。2015年的考研政治颇为棘手,高分不易,部分试题出其不意,讲义中无从寻觅线索,全凭个人洞察力解答,这是否揭示了未来趋势尚不得而知,但它确实表明仅依赖死记硬背并不足够,理解才是关键,实际上需要硬记的部分并不算多。我个人使用了肖秀荣的三部曲:教材、1000题集和历年真题。首先,我会仔细阅读教材,并完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我会在完整学完一个部分的所有章节后再做1000题对应部分的题目,以此检测记忆效果(做题时严格闭卷)。然后标记出已掌握的题目,跳过,留下不确定或错误的题目以备后续复习。第二次阅读时,我会侧重于重点内容,并回顾之前的错题,再次剔除一部分已巩固的知识点。第三次,我专注于需要背诵和重点记忆的部分,持续温习错题,同时尝试解答分析题,将必备的知识烂熟于心。考前,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时事小册子和八套模拟卷,我认为单选题和分析题的得分情况大致相同,而拉开差距的往往是多选题,也是最难拿捏的部分。这需要对细节知识的精确掌握以及深入理解。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四级考试结束后,我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专注于听力训练,如BBC、VOA和The Economist等资源,期间并未刻意练习阅读和写作,但这段时间里,我的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尽管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包含听力部分,但我深信听力在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对于外语学习极为关键,而听力训练正好提供了这样的输入。通过不断地听、暂停、记录,以及反复理解新材料,不仅听力会进步,思维方式也会逐渐适应外语。例如,完成一次一分钟的听写练习,可能需要多次播放、暂停,记下内容,查阅不懂的地方,学习新词汇和表达,并模仿音频朗读,这一系列步骤涵盖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不过确实耗时颇多,根据个人水平不同,可能需要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我认为投入的这些时间是非常有价值的。说到参考书,我想黄皮书应该是大家首选的。我个人使用黄皮书时,感觉效果平平,而丁晓钟的真题解析对我帮助很大,只是它在剖析文章整体结构上略显不足。总的来说,这本书帮助我找到了应对真题的正确节奏和策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法理学,这是一门研究法律本质、发展规律以及法学基本理论的学科。理解法理学的关键在于深度思考和抽象逻辑。你需对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有深入的理解,并能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讨法律的本质和社会功能。我建议大家多阅读经典著作,比如罗尔斯的《正义论》,哈特的《法律的概念》等,定期整理思维导图,将复杂的理论体系化,帮助记忆和理解。
宪法学则更偏重于实际应用和国家法治建设。它涵盖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权利、权力结构等内容。复习时,一定要熟读并理解我国现行宪法,把握其核心精神和原则。关注国内外的宪政动态,凭案例分析来深化对宪法规定的理解。掌握宪法解释的方法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凭大量练习来提升。
至于法学综合,这是对法学各个分支知识的综合考察,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领域。这部分的学习需广泛涉猎,构建全面的法学知识框架。我会每天分配一定时间阅读各领域的基础教材,凭做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对难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我会制作笔记,反复温习,确保能够灵活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讨论和交流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会定期参加学习小组,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互相答疑解惑。教师的指导也至关重要,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能为提供宝贵的参考。
我要强调的是,尽管考试科目繁多,但保持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帮助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