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每个人的策略可能不同。有人认为九月份开始着手完全足够,但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的基础。假如你在大学期间已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科目,并对其有深入的理解,那么你可能可以选择在新大纲发布(大约在九月中旬)后开始复习。然而,如果政治对你来说完全是陌生领域,我推荐你至少在九月之前先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它较为抽象,需要深度理解,而且每年的变化不大,提前准备可以让你在后期的复习中有更多余地。毕竟,政治考试涵盖毛中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时事政治等多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的部分特别难以直观解释,你需要确保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不是敷衍了事。马原的试题主要测试你的理解能力,期待遇到原题是不太现实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当前政策紧密相关,每年都会有所变动,所以最好在九月之后开始复习这一部分。
历史部分的授课风格常常轻松幽默,讲师会将历史事件讲述得生动有趣。关键是要理清时间线索,因为考试题目往往会跨越多个时期,比如重要的会议、著作以及各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等,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那些看似复杂困难的部分往往是得分的关键,因此值得投入更多努力。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于相对易懂,分值占比也不高,所以我没有花费太多精力。
最后,如果你有机会参加一些辅导课程,那会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开始阅读书籍,首选的是同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高等数学,尽管推荐版本为第六版。但我发现第三版已经完全满足我的需求,而且篇幅更短,排版清晰,相比第六版那些密集的小字,我看起来更加舒适,不容易感到头痛。因此,我选择以这本书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初次通读时,我专注于解决书中例题和部分课后练习题(通常会选择只做奇数或偶数题目,因为它们在概念上相似),目的是大致掌握知识框架,使自己心中有数。
进入强化学习阶段,数学的学习重点转向制作笔记、复习笔记以及研读张宇的18讲和9讲。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顺利通过四级考试后,下半学期我完成了六级考试。原本打算放松一下,然而看到周围有同学六级得了590分,已经开始专心致志地背考研词汇,我不禁感到有些焦虑。于是,我也买了本新东方的单词书,那是一本小巧的便携版。我认为掌握单词的基本含义就足够了,不必过于关注详细的解释和例句。关键在于选定一本单词书后,要有毅力持续不断地复习,至少要重复五六次才算真正记住。每次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最初几次主要是熟悉单词,之后则要着重记忆新词并做好标记。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否则你可能永远停滞在书的开头部分,这会极大地削弱你的积极性。因此,建议每天都抽出30分钟来背单词,不需要特定的时间段,可以在任何碎片时间里进行,如等待午餐时、临睡前等。只要有心,时间总是足够的。无论是在英语学习的哪个阶段,甚至是考试前夕,背单词都应该成为日常任务。所以,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坚持不懈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要深入理解线性系统的时间域描述,如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频率域描述中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也是需熟练掌握的内容。
对控制系统的设计,状态空间法是一个重要的工具,需了解如何构建状态方程,进行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设计,以及如何利用状态观测器进行状态估计。这部分的内容可能较为抽象,但凭做题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在稳定性分析中,劳斯准则、赫尔维茨判据等经典方法是必须熟悉的。根轨迹法和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和稳定性有直观且实用的作用。这里,建议大家结合图表和实例去记忆和应用,效果会更好。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比如凭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模型来实践所学。做大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自我测试和反思也很关键。定期回顾和总结,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这将帮助你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我建议大家寻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或者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共同进步。有时候,他人的见解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