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专注于完成所有市面上能找到的模拟试卷中的选择题部分,这项工作始于10月中旬。接着,我会复习这些题目中涉及的概念点,并观看了一些针对模拟卷选择题的讲解视频,通常是每天解决两份试卷,总计完成了大约50余份。在最后阶段,我在肖8和肖4上的平均得分约为40分左右(因为这两份试题相对较易)。对于主观大题,我选择了徐涛的小黄书作为背诵资料,只需专心记忆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的实战试题!之前已经提过,真正有效的复习材料非历年真题莫属。我就是这样利用真题的,或许对你也有启发:首先,我会专心致志地完成2004年前的所有真题,并在完成后核对答案。不过,我只是对比结果是否一致,避免立即查看解答步骤,而是留待次日重做前一天出错的题目。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做完2004年的题目为止。我认为,深入剖析和思考至关重要!在完成2004年的试题后,我会进行一次统计,梳理出所有做错的题目(假设错误量不太大)。接着,我会探究错误的根源,是计算失误就需要强化练习,若是公式混淆则回归教材重温公式。这样的总结能让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填补知识漏洞的方法。我发现这种方法成效显著,自2005年起,我在模拟测试中的得分通常稳定在140分以上,甚至有些年份达到了满分。当然,批改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旦大题出现一处错误,我就整个题目都不给分。最后,再做一做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就可以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了。十月初开始学习,起初状态不佳,难以投入,但坚持每天学习,渐渐地就能找到感觉,会渴望随时随地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一直对英语颇有信心,因此备考阶段我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复习,只是每天坚持在扇贝上学习一百到二百个新词,并且完成两篇阅读练习。我不觉得需要过分担忧复习进度,关键在于保持每天都与英语接触。对于阅读部分,我购买了历年的真题集,没有特别挑选,随便选了几套来做,反复练了两三遍。此外,我还尝试了张剑老师的阅读题集(黄色封面那本)以及星火出版的150篇阅读理解,但感觉效果平平。接近考试时,我选购了《大纲配套阅读理解30天30篇》,每天安排1-2篇文章来读。然而,关于写作,我真的不建议大家效仿我。我是到了备考后期才意识到每天背诵作文的必要性。实际上,临时抱佛脚背作文是没有什么实质帮助的,仍然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每天关注作文,我个人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当你背诵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尝试自己动手写作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需理解和掌握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统计热力学等主要内容。热力学三大定律是理解化学反应基本规律的关键,特别是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它们在分析反应方向性和平衡状态上有重要作用。
动力学部分则关注化学反应的速度和机理,包括速率常数的测定、Arrhenius方程的应用、催化作用的理解等。量子化学,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它是解释分子结构和反应性的基础,如波恩-奥本海默近似、泡利不相容原理等,都需深入理解。
至于统计热力学,其核心在于理解大量粒子系统的统计行为,例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配分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等,这些都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解概念远比记忆公式更重要。每个定理或定律背后都有深刻的物理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灵活运用。大量的练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凭解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记得要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用所学的理论去解释这些现象,这是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好方法。
我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小组或者导师,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学习,这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不同,多角度的思考会使你对知识点有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