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10月1日开始,我打算采用红宝书和肖1000题作为主要教材,两者结合使用效果颇佳。红宝书内容丰富,需合理规划时间,力争一个月内完成阅读,同时配合肖1000题进行练习。对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部分,我认为应多做练习题,因为仅凭看书理解这些理论和概念相当困难,适量的习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吸收。初期可略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时事政治”,因为它们在后期的模拟试题中会频繁出现,并涵盖重要考点。所以,“思修”和“时政”复习的最佳时期是在做模拟题阶段。在做了大量选择题之后,应侧重积累“时政”知识和练习论述题。那时,市面上会有许多关于“时政”的参考资料,挑选一本,它通常会对当年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有详尽概述。看完“时政”后,距离考试大约只剩一个月,保持冷静至关重要。每天早晨抽出一小时左右来记忆“考点识记”或类似材料,坚持不懈,尽量让关键知识点在脑海中留下印象,以便在解答大题时能够找准方向。对于大题,起初难免感到焦虑,不知所措!我当初也是如此,从未在考前完整地练习过大题,答题时往往只写出几点,而其中与标准答案相符的寥寥无几。即便如此,我依然坚持下来。实考时,我的一个大题只写了少许内容。考研很大程度上是对心态的考验,坚定的信念是获胜的关键!在完成一定数量的哲学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方面的大题后,要时刻留意书店的模拟试题。推荐购买肖秀荣的四套题和任汝芬的序列四,尤其是肖秀荣的四套题中的选择题,当然,大题同样不容忽视。如果时间允许,序列四上的大题也值得一看。模拟题结束后,距考试可能只剩下十几天,这时需要抓紧时间巩固知识点,进行高强度的记忆。临考前几天,简单回顾之前背诵过的资料就足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因为底子不好,最基本的知识都不记得,我看了一遍课本觉得没有太大用,用的辅导书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总结的非常好,我是看完课本后开始做全书的,第一遍做的很慢,一直到了6月份,暑假是个黄金期,开始做真题了,这时候感觉之前总结的方法真的好有用!数学真题做的不那么费劲了,就这样到了十月份开始做第二遍真题,总结历年考点,重点学习,巩固知识点,之后进入模拟状态,这时候就不要看任何资料了,给自己规定时间,当作考试来看待,查漏补缺,得数学者得天下,每天都得做数学题,直到考研前一天!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仔细说说考研英语的复习方法。首先,我们必须要有一定得词汇量,死背单词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同学的词汇量烂到一定程度,还是需要背一背单词的,现在科技很发达,我建议大家在自己手机上装一个有道词典,把单词书上每一个LIST上不熟悉的单词输入有道收藏,这样你就能建立一个类似闪卡的词汇库。坐车或者等人时,你就能打开有道闪卡,去除汉字部分,直接闪那些单词,不知道的,点一下,中文意思也会出来。方便快捷,效率非常高。(我年初背过一点点雅思单词,就这么做的,非常有效)。一个上班的功夫,车上能闪掉四百个单词左右,背单词就应该是快速多遍,很少有人可以过目不忘。其次,就是通过做真题阅读理解,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可以直接把真题的阅读连做两篇,看看正确率。然后自己找出真题里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用彩笔做上记号,同样收藏到有道去。做完这个事情后,就是对两篇文章的理解问题,在做阅读时,最关键的法宝就是一定要有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最起码,你应该有能力快速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这样你有可能搞懂每句话的基本意思,尤其是长难句。对于每一段的中心意思,应该在阅读的时候在关键句下划线,或者圈出关键词。这些都有助于你最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最后一步就是要分析每一道题,搞清题意。作文:最后两个月的时候开始背范文,默写,自己也要尝试的写写,建议前期做阅读的时候整理写作的素材。小作文进行分类整理,熟悉每种类型的写作套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融学综合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投资学等多个领域,这就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模型、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则要深入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等核心内容。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部分,需熟悉各类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理解金融机构的角色和功能,尤其是银行的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还要关注金融衍生品、金融市场法规等内容。
再者,投资学是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资产定价模型,比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等,股票投资策略、债券投资策略和期权期货投资策略也是考试的重点。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重要。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金融理论,凭案例分析加深理解。例如,模拟实际的投资决策来理解CAPM,或者凭分析实际的宏观经济数据来运用宏观经济理论。
做大量的练习题和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检验理解程度,还能帮助你适应考试的格式和节奏。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很重要,这能帮助巩固记忆,形成知识网络。
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备考的同学交流,可能会有新的启发和收获。保持好的心态,坚信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