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十一月初期,我购入了《风中劲草》以展开第三次复习,同时借助《精讲精练》每一章节开头的框架图表来理清思路。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开始背诵政治的主观题目,当然,选择题也需持续练习,但可以适当减少做选择题的时间,同时别忘了回顾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此外,临近考试时,你也需要记忆一些政治冲刺卷上的大题,有时候它们的命中率相当高。我当时浏览了许多模拟试题,包括肖秀荣的最终预测四套卷、任汝芬的序列四最后四套卷以及20天20题。鉴于时间紧迫,我只完成了这些模拟题的选择题部分,并大致阅读了大题,特别着重背诵了大约十几道关键大题,同时也归纳了一些答题策略。我个人认为肖秀荣的观点颇有分量。
考研数学方面:
这一门我是分三轮复习的,第一轮是课本,当时边看课本边做课本习题,我第一轮是从五月份劳动节上来开始正式准备考研的,到七月份中旬课本加上习题一轮结束了。在暑期开始准备复习全书,因为第一遍看课本看得仔细,又有老师的讲解,看起全书不是很吃力,记得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就没有错几个。全书我是一章一章扎扎实实准备的,每一个题目都要自己算,会做不行还要能做对,当时进度不快,计划是45天在九月份之前一遍过完,后来推迟了一周。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是真的出的很好,要想数学考出一个好成绩,全书至少得看两遍。九月份全书一遍完了之后,开始第二遍,一直到十月份中旬,这期间顺带做完了660题,660题出的题目注重概念,易错,难度不小,做完了并消化了它有利于后期冲刺。从十月份中旬之后20天,每两天一套真题,在十一月份上旬就把真题基本做完了,此后划了一周时间总结消化错题。从十一月份下旬开始回归全书做真题,建立框架了,之后就是最后模拟两套真题考试了。上面说的时间轴我建议大家理一理,参照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第一轮第二轮每天大概一上午数学,后期三个小时,到了十一月份下旬,差不多就只有两个小时一点,主要是被政治占用了不少时间。总结一下,课本一遍,全书三遍,真题两遍,模拟题一遍,每一遍之后都要拿出时间来消化分析弱点。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被视为考研备考的关键时期,因为各个学科都可能在这个阶段实现显著提升。因此,我推荐大家利用暑假留在学校专心学习。从暑假开始,你需要同时着手准备政治和专业课程,而英语的学习时间相比之下会显得较为紧张。7月份,我重新做了部分英语真题阅读,虽然并未全部完成,但我有所选择地进行了一些练习。到了8月初,我购买了蒋军虎的全套英语复习材料,然而主要使用的还是其中的真题和《高分阅读80篇》。在复习过程中,我对答案的解析变得更加深入,每篇阅读我都会尝试口头翻译一遍(书面翻译耗时过长)。掌握了单词后再去做英语真题,你会发现难度明显降低了许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工程力学是土木水利专业的基石,它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多个领域。静力学主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和掌握力的平衡条件,如三力平衡汇交原理,力矩平衡等是基础。动力学则涉及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核心。材料力学则关注物体受力后的变形和强度问题,胡克定律、应力应变关系、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等是重要概念。
实践应用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结构分析时,要能够运用所学去计算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学习冲击和振动部分,需理解这些现象如何影响工程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做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能帮助深化理解并提升应用能力。
再者,模型构建和近似处理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对复杂的力学问题,需学会建立简化模型,凭理想化假设来降低问题的复杂性。掌握一些常用的近似方法,如极限平衡法、小挠度曲杆理论等,也能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持续的复习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我通常会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回顾所学,整理笔记,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遇到难题,我会反复思考,甚至和同学讨论,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巩固记忆,还能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保持对学科的热情和耐心。工程力学可能有时会显得抽象和复杂,但只要用心去探索,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和奥秘。每一次的理解突破,都是一次成就感的累积,也是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