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当然不能忽略肖秀荣系列,它们是必备的。风中劲草是一本极好的资料,全书满载知识点,我在后期频繁研读,反复翻阅多次,对提升选择题能力非常有帮助。红宝书虽然内容全面,但重点不够鲜明,还存在不少错字。至于任四,错误颇多,其选择题出题风格独特。我在这门课程上下足了功夫,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无出其右,每天至少花费半天时间学习,最终我的选择题做得相当出色,然而分析题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最终得分让我有些尴尬。因此,我不希望给大家带来误导。我只想分享几点体会:坚信积累会产生质变,多阅读风中劲草,不必强行背诵,关键是熟悉,做选择题时能辨识出来即可。对于政治这门课,稍加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想要得高分恐怕不易。
肖八出版后,我会开始做肖八的选择题,每完成一套,我会将不熟悉的知识点记录在封面空白处,掌握后标上标记,在考试前再次复习这些知识点。在我看来,政治的选择题至关重要,因为大家都背大题,相差不大,而选择题则可能轻易拉开差距。因此,要特别关注纪念年份的事件及其关联人物,大纲修改涉及的考点,以及重要的知识点。我在考前把这些要点提炼并熟记了一次。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从3月开始看课本的,只是大概过了一下,之后就没碰过,大概到5月份开始看的数学全书,刚开始觉得看完课本有一定基础了,而且本科数学也不错,觉得全书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一接触才发现很难啃,一章节大概要两三天才能看完,刚开始是一题一题盖住答案做的,有些没有思路,有些做错了,所以挺受打击的,以至于到后来看到不会的就看答案,之后改掉了,大概六月份底认真做了一遍,但是还没有完整的体系。之后想做分阶习题的,但是发现比全书还难,没坚持几天就转战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不得不说刷了一遍全书再看复习指南就轻松多了,很多都是技巧,有些解题方法和李永乐的不同,在这里还是推荐李永乐的。复习指南就只是当做调味剂。就这样到了七月中下旬,又刷了一遍复习全书,这一次对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知道每条题目考的什么。第二遍刷全书的时候做了660题,虽然都是选择填空,但有些计算量比得上大题目,很有参考价值。660题刚开始错了好多,而且做到后面会发现有很多点重复考。到8月底做完了一遍660。9月份开学就没有去上课,开始刷第三遍全书,第二遍660,之后再做历年真题,从前往后做,留两年最后练手计时。做题目不要在意分数,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点。到了10月中旬,已经做完了10几份真题了,这时候买了市面上流行的张宇的模拟题,汤家凤的,李永乐的,反正能买的都买了。刷完一半就到了11月中旬,这时候开始做第二遍真题,同时准备错题本,将同类型的题目归类。十二月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也买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但是真的四套卷太难了,一提笔就不会,最后默默放弃,主要做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最后两天拿出少两年的真题练手。总而言之,书不在多,而在精。
考研英语方面:
尽管英语学习的资源丰富多样,但关键知识点始终如一。我采取了一种简便快捷的策略(毕竟时间紧迫嘛),那就是钻研历年真题。首要任务无疑是积累词汇,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最好在10月前就能熟练掌握所有必备词汇,以免成为备考的短板。真题堪称最为核心的参考资料,主要的学习模式就是反复做题加翻译。完成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后,建议每日手动翻译一篇文章并理解其含义,这将极大地提升你对考研英语命题规律的认识。这样的努力在面试阶段也会显现成效。对于应试作文来说,王江涛的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概念是基础。结构力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力的平衡、变形、稳定性等问题。你需对刚体静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例如,要清楚什么是力矩、弯矩、剪力,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结构的稳定性。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你后续的学习。
掌握计算方法是关键。结构力学中的各种计算公式,如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梁的欧拉公式,以及影响线的求解,都是考试的重点。对这些复杂的计算,一定要多做题,凭实践来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个人的习惯是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会找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做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提高解题速度。
再者,重视实例分析。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际应用更为关键。你从教材或者网络上找到一些实际的建筑结构案例,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其受力情况和可能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提升实践能力,还能你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有思路。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蹴就的。我会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回顾本周所学的内容,做一些自测题目,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教,不要疑问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