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如果你像我一样对政治不敏感,一定要早些开始,最晚也是暑假就开始,10月份之前一定要把选择题拿下,打牢知识点基础,多刷几遍1000题,选择题50分分值很大很重要,我就是选择题没拿下分数才这么低。最后,12月份有很多资料上市,你都能背熟记住自然最好,但建议还是把肖4背的很熟再背其他的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夏天比较浮躁,所以这个阶段是复习效率也不高,每天看个七小时左右。这个时候全书开始看第一遍,有点吃力,看得比较慢。一天10页到15页左右。书上每个例题和课后习题都是先做一遍,然后不会的做上标记,看懂答案,然后合上答案再做一遍。还有自己觉得很好的题也做了标记。看的时候一定要细,不能放过一个知识点、例题和课后,每道题要搞懂,如果实在看全书看不懂,就去翻课本或者上网,总之尽量搞懂。错题本这个阶段也没必要做,不然全都是错题。八月多一点,《全书》开始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看了,感觉重要的知识点重点勾画。然后我第一遍错题很多,所以第二遍只做了错题、不会的题和曾经自己标记的觉得重要的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基础一般般,英语方面用到的资料很少,恋恋有词、张剑黄皮书系列:包括1997-2016年的英一真题,2007-2016年的英二真题、王江涛英二作文。英语3月,每天上午看朱伟恋恋有词,当然还是得理解他讲的东西。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记忆一下,另外会再抽一小时时间把当天UNIT单词重新吸收一遍,所以整篇下来,基本上不会再抽时间记忆单词。四月半开始做阅读,从1997年英一真题开始,每天做一篇,记忆黄皮书整理的单词,再口头翻译整篇文章,弄懂错题。但是实际上很多错题还是云里雾里,可能还是思维出了点问题吧。这里要讲的是,单词部分,推荐选一本单词书+真题阅读、写作、翻译等所有黄皮书整理的单词。单词书可以放在前期,做阅读前记忆,做阅读后,可以主要记忆黄皮书整理的单词,再用单词书查缺补漏,每天早上可以把一篇阅读读读熟,读的过程中又可以记一遍单词了,不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握语感,会提高你在做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早上阅读一篇阅读理解,不考虑发音等,单纯记忆单词,主要增加语感。这样一直持续到七月的暑假,开始每天做两篇阅读,早上读恋词书或者阅读或者作文,并不是每天坚持,到了十一月份,才把英语一从1997到2016年的阅读理解做完,开始做英语二的阅读理解,坚持把黄皮书2007-2016年阅读做完了,贯穿这个过程的是背作文,大作文选择性的背了十篇,写了两篇大作文,练了练手,考前两天小作文格式还没弄清楚,看了下小作文格式,自己整理了一个大作文的很简易的模板,醒来看了会自己的模板。就这样上考场了,考前给自己心理建设,做完就好,所以依旧是和上午一样的状态,写大小作文前,用了一小时做完前面所有的题目,阅读大概只有两个不确定,做完大小作文,只剩下半小时,大作文写的简直想哭,半天想不出一个单词,还是平时自己动手太少导致的,艰难的写完作文后。把阅读检查了一遍,开始那两个不确定的是题目没读懂,再回到文中,修改了一个,另一个没改,所以整体做下来,阅读基本确定。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喻。在复习过程中,我将基础算法如排序(冒泡、选、插入、快速、归并等)、查找(顺序、二分、哈希)以及图论算法(Dijkstra、Floyd、Prim、Kruskal)作为核心内容深入理解。对每一种算法,我都尽量去实现它们,并凭实际案例来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效率。动态规划和贪心策略也是需重点关注的部分,尤其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是将算法转化为可执行代码的过程。C++、Java或Python是常见的编程语言,你需精通至少一种。熟悉基本语法、数据结构、控制流、异常处理等基础知识,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我建议凭编写小项目或者参与开源项目来提升实践能力,这样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要凭编程练习来巩固。LeetCode、HackerRank等在线平台提供了大量的编程题目,这些都是很好的实战平台。刷题不仅锻炼编程技能,还能帮助你理解各种算法的应用场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理解并掌握设计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设计模式是解决常见软件设计问题的经验总结,例如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装饰器模式等。这些模式在面试和实际工作中都极其常见,理解它们能代码更加优雅、高效。
不要忽视团队协作和版本控制。Git是最常用的一种版本控制系统,学会使用它能帮助你在团队项目中更好地协同工作。好的代码风格和注释习惯也能其他人更容易理解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