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精密机械及测试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理科生从文,提起政治就头痛,可是还是那句话,你要是发挥失常会被拖下很多分的,所以我也只能咬牙啃政治,我基本上是从8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其实个人建议在当年的红宝书出来前,还是要把肖的1000题中的马哲部分结合以往的大纲解析做妥了。我后来1000题就只是过了一边没有再回顾错题,但是政治的客观题其实在做踏实1000题之后应该就是能做到多选错在3个以内了。得客观题者得天下,目标是考试前你做的模拟题的客观题单选多选最多只能各错两个。 我最惆怅的主观题,因为总觉着理科生出生不会编句子,不会就写不出东西了,不过老师给讲了很多的解题技巧,还有答题的套路,而且到后来一个月狂背的时候买了20天20题还有肖4,基本就下笔如有神了。 时政。政治基本上我都是买的肖的系列。
考研数学方面:
我选择了所有正确答案,但填空题有一处失误,大题虽然全部掌握,却常常在计算上出错。近三个月我一直专注于数学,然而由于天生的数学短板,精确度始终难以提升。我认为问题在于练习不足,后来增加题量后才有改善。对于数学,我发现构建框架并归纳题型十分关键。大部分大题都能在我整理的题型范围内找到解决策略。我重做了两次复习指南,也做了两遍历年真题,这些都以真题为基准进行总结。获取高分的窍门是将时间集中在经常出现的题目上,必须突出重点,并深入理解。区分重点与非重点的标准仍是真题。相比高中数学,考研数学涵盖的知识点更广泛,复习时间却有限,无法全面深入。我推荐使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条理清晰,题目精炼,能让你有多次复习的机会。至于真题集,我建议用李永乐的。多做题,多思考,多联系,多记忆,这是我的经验。
考研英语方面:
让我来分享一下英语学习的经验吧。首先,我们聊聊词汇。就像建造摩天大楼需要坚实的基础一样,学习英语也要从词汇入手。不断记忆单词是关键,我自己就曾背过陈正康、金凌虹、朱伟的词汇书,还整理了历年真题中的单词。强烈建议大家跟随朱伟的《练练有词》学习,尽管初次可能耗时较长,但记忆效果显著。最好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定复习计划,循环背诵以巩固记忆。
其次,我们讨论阅读理解。当你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并了解阅读技巧后,就能做得相当好了。我使用了张剑的黄皮书和陈正康的教材。从三月份开始,我会逐句翻译每年的真题阅读,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还能在翻译过程中解决复杂的句子结构,对于翻译题也大有裨益。请耐心积累,哪怕一开始只能完成一篇文章的一半,关键是真正理解和消化。
接下来是作文部分。我大约在十月底才开始准备,背了一些大小作文,但印象不深,实际运用时较困难。幸运的是,我后来整理出一套大作文模板,非常实用,在考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与市面上常见的作文书不同,如王江涛的。然而,小作文仍需认真学习,至少要熟悉格式和开场白。记住,写作练习同样重要,要定时动手实践。
最后是剩下的30分,包括翻译、新题型和完形填空。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机械原理主要涵盖了机构学、动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机械设计则涉及材料选、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等内容。这两部分都需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复习初期,我会花大量时间回顾并巩固这些基础知识,确保后续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对机械原理,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各种基本机构的工作原理,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我会凭绘制运动简图,模拟机构动作来加深理解,并做大量的习题练习,以熟悉各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动力学部分的动量、能量和力矩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和掌握。
对机械设计,我强调的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材料选上,不仅要各类材料的性能特性,还要学会按具体工况做出合理的选;在结构设计中,要熟练运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相关理论进行计算。这部分的学习,我建议结合实例进行,参考一些经典的机械设计案例,这样既能提高兴趣,也能提升实践能力。
我还发现,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是非常有益的。它们能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和详细的解释,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我也会定期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这既是对知识的检验,也是对考试形式的适应。
我要强调一点,那就是持续的复习和反复的思考。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的知识点繁多,只有不断复习,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样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提升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