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复习政治时候,复习前期每天花一小时看政治,最后一个月冲刺每天分配给政治三小时。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在政治上,所以最后分数我还是满意的。同时,每天看精讲精练,完成1000题对应章节的练习,每学完一章,就梳理该章的知识框架、回顾整理错题;十月份,做完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对照错题解析查漏补缺,月末又回过头把1000题的错题重做了一遍;十一月,开始看真题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月底八套卷到手后就一天一套掐表模拟;十二月,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过了两遍,错题集过了一遍,考前一周基本每天都在背大题的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被视为历史上最难的一年,备考研究生通常会使用数学复习全书系列,市场上常见的是李永乐的红皮、粉皮版本,张宇的版本以及依据考纲编写的资料。我个人推荐李永乐和张宇的书籍,考纲据说质量很高,可惜出版较晚。我自己使用的是李永乐的粉皮版,配套了全书、历年真题和400题模拟。我也购买了李永乐红皮版的660题基础训练,极力推崇这本书,尽管容易出错,但它确实有很大帮助,而且总结得很到位。你应该多做题,并对自己设定严格的标准。我在大三时重新研读了教材,每读完一章就做相应章节的复习全书,直到六月份才完成。如果时间紧迫,你们最好在大三阶段至少过一遍数学书。
六月时,我感到困惑,即使遮住复习全书的答案,我还是无法正确解答。我认识到根基不稳,于是决定再次深入阅读教材。此时,其他人已经开始刷题,而我还在看书,当然我也焦虑,但每次看书都有新的领悟,感觉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我专心致志地看书,第二遍快速浏览完三本书,同时完成了所有课后习题,并挑选部分复习全书的题目进行练习。到了十一月中旬,我才开始全力冲刺,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做真题,接着做了几套400题模拟。实际上,我660题和400题都没做完,成绩不佳也在情理之中。此外,要重视错误题目的回顾,反复练习,别以为做过了就掌握了。
数学在总分中的权重甚至超过大综合科目,影响极大,绝对不能忽视!我的建议是提前准备,但不必过于焦虑,教材至关重要,务必重视,它是所有知识的根本。练习册当然也要多做,但不能仅依赖它,今年的真题就是一个例子,许多试题源于教材的基本概念,而非练习册的重点。每天都要坚持做题,无论多么忙碌都不能中断,确保掌握一些经典题目和例题类型,做到无需深思熟虑就能解出,这是保持数学成绩的基础线。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都要重视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单词背得好,最后冲刺阶段会很轻松,不需要操心自己的词汇,一心揣摩阅读。做完黄皮书之后,我又买了一本的阅读(冲刺提高72篇)。我个人感觉这本书比黄皮书的难度小一点,因为到了冲刺阶段,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做真题,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全部翻译。个人建议,这个时期继续做阅读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不要刻意追求答案对错。同时,这个时候做阅读也是掐着时间,每篇最多15分钟,我记得自己当时基本是七八分钟一篇。
考研专业课方面:
C语言是一种基础且强大的编程语言,它是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重要桥梁。在复习C语言时,首先要掌握其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等。这些是构建任何程序的基础,必须扎实掌握。我建议凭编写简单的程序来实践,理论结合实际,加深理解。
函数是C语言的核心部分。理解函数的定义、调用以及参数传递机制至关重要。深入理解指针的概念,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内存,这是C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难点所在。我习惯凭阅读他人代码并尝试修改,以此来提升对指针的理解和运用。
再者,结构体和共用体是C语言中处理复杂数据结构的方式,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理解它们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提升编程能力的关键。我会推荐大家找些实际项目进行练习,比如模拟数据结构,这样既能提高实战技能,也能增强对知识的应用。
要熟悉C语言的标准库,特别是输入输出函数、字符串处理函数和内存管理函数等,这些都是日常编程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了解并掌握错误处理和调试技巧,这对提高编程效率和代码质量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大家多动手实践,编程就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技能。遇到问题不要怕,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如Stack Overflow或GitHub,那里有丰富的解决方案和示例代码。定期做题和参加编程竞赛也是提升编程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