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教育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早期不必过于专注于政治学习,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书籍就足够了。关键在于后期的集中复习,那时仔细研读重要章节的讲义会带来显著效果。大约在11月底,肖八试卷发布,完成它后,我会针对自己常犯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回顾。12月9日,肖四问世,我便开始每天下午背诵半套大题,总共持续了8天。有的同学选择连续两天全天背诵,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学习习惯。四套卷全部背完后,我又抽出两天时间进行了重温。考前一天的下午和晚上,我再次梳理了肖四的大题以及肖八的选择题,还有肖的时政选择题(我没有购买单独的时政手册,而是用了同学的书,只打印了选择题部分)。幸运的是,考试中遇到了一道时政的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从备考初期我就着手学习数学,毕竟它在所有科目中占据首要地位。起初我没有直接看书,而是反复做了课后习题大概三次(后来发现这些题目都是经典之作)。高等数学部分,我依赖于复习全书,直到大约十月底,我才转向真题训练。我做了几套真题,感觉除了2016年那份较为困难之外,其他都不算太难,所以就没有过于深入研究。接下来就是模拟试题阶段,包括400题、八套卷、四套卷以及李永乐的模拟题集。我都一一尝试,这个过程让我备受挫折,能在真题中取得140分,在模拟题中拿到120分已属不易。然而,模拟题的价值在于其命题思路,因为说不定考试时就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分数反倒是其次的考虑。如果给这些模拟题做个排名,我会说李林的最好(可惜我没来得及做),其次是李永乐的,接着是四套卷和八套卷,最后是400题。总体来说,我觉得400题的质量不太理想。但我推荐大家尽量抽时间多做一些数学题,真题不需要做很多遍,重点是要多次回顾错题。模拟题可能包含未来的考题,因此不容忽视。数学的学习关键就是大量做题!初期我建议使用复习全书,这本书多读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一门需要持续积淀且易消退的科目,这一点在词汇学习中尤为明显。因此,背单词应从考研筹备的第一天起,直至考试前夕的最后一晚。这不仅包含市面上各类单词书中超过5000个词汇,还涵盖了由此衍生的常用高频短语,以及你在研读历年真题时遇到的陌生词汇和短语,甚至是你在准备写作时积累的词汇表达。可以说,记忆单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第二个关键阶段是真题练习,特别是阅读理解部分。真题在英语备考中占据核心地位。当你大致掌握了单词,便可以开始进行真题阅读。建议先从早期的英语阅读真题入手,我习惯以每篇15分钟的速度独立完成,随后核对答案,查阅新词,逐字逐句在笔记本上翻译并对照答案修订(此过程也能提升翻译技巧)。接着,要找出每个问题的考点及设题陷阱。复习的过程虽艰难,但持之以恒将显著提升你的英语水平。我就是这样反复研究了真题大约三遍,到了实际考试时,感觉相当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科学,每一个定义、定理都是后续推理的基础。在复习初期,我会花大量时间去研读教材,确保对每个概念都有清晰的理解,不留下任何知识盲点。对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尝试用实例或者生活中的场景来帮助自己理解。
重视公式和定理的记忆。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就像武器库,只有熟记于心,在解题时快速调用。我会定期整理和背诵这些公式,凭不断的复述和应用来加深记忆。我也会尝试推导一些重要的公式,这样不仅能检验我对公式的理解程度,也能增强我的思维能力。
再者,大量的练习是提升解题技巧的关键。我购买了历年的真题和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进行做题。遇到难题,我会先独立思考,实在解决不了,才会查阅答案或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样做既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在不断试错中找到自有的弱点。
定期的自我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次做完一套题目,我都会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看看是因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解题思路有误。这样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我建议大家保持好的心态。备考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坚持就是胜利。保持积极的心态,自己,付出总有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