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高中专攻理科,对政治的认识几乎为零,直到考研前夕。有些同学早在暑假就开始了政治复习,而我则是依赖大纲解析,虽然有人提议参考精讲精练,但我认为选择任何一本专心研读都能达到效果。首次学习时,我会先听教师讲解(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理部分),接着阅读大纲解析一章,并完成相应的1000题,不过答案最好写在笔记本上,因为需要反复练习。遇到错误题目,我会回到大纲解析中寻找答案并用红笔标注,这样每完成一章节,实际上等于重新温习了一遍大纲解析。我的学习节奏较慢,到八套卷阶段,我已经将大纲解析和1000题分别做了两次。正确利用八套卷的方法是专注于选择题,错误题目回查大纲解析,主观题则只关注第一道马原题,观察其分析思路。至于肖秀荣的四套卷,其主观题要求全文背诵。《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本书非常流行,汇集了所有关键考点,类似于简化版的大纲解析,适合后期迅速回顾。然而,我个人更倾向于大纲解析,因为它提供了详尽的解释,而非简单的条目列举,所以我并未过多使用《风中劲草》。在整个备考期间,英语和政治的准备相对较为轻松。如果你对政治不感兴趣,尝试去接纳并喜爱它,你会发现政治很有趣。马原中的理论方法有助于我们应对日常生活的问题,学习近现代史时,要能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时间轴,串联起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考研之路漫长,不要总想着何时才能解脱,这样只会让你心浮气躁。相反,适应现状,专心思考如何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才是明智之举。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大概说下解决选择填空的方法吧。660题选择填空就做数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全是选择填空,大概有800道左右的题量,我当时是每天30道规定2小时做完。先做完全部选择再做填空。并且我是按照第一天高数,第二天线代……这个循环顺序做的。这个方法我自己想出来对付之前提到的“忘记之前内容”的。我想如此循环下去,3天一个周期,全部做完一本书大概就是1个月左右,这样等你1个月下来,就全部都很熟悉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主要说一下单词吧。考研单词大概有5000个,去除初中高中四六级单词也有3000个左右。在前期第一遍背单词时每天应该抽出3到4个小时专门背单词,每天背新的100个复习旧的300个左右,这一遍要求是快速,不用管会不会拼会不会读,因为考研初试并不要求口语和听力,所以只要看见这个单词的能大概想起它主要的意思有什么就完成目标了。这里推荐使用APP来背单词,因为系统会为你安排好每天应该背的和应该复习的单词,省时省力。自觉性差的还是挑一本主流的单词书来背单词,自己安排好每天的量。经过第一遍背单词,词汇量应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遍背单词建议在全面复习第一遍背单词的同时要在阅读中背单词,将经常出现在阅读当中的单词挑出来重点记忆,这里要注重熟词僻义的记忆。第三遍要求不断重复之前不会的重点单词和熟词僻义单词加强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它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统计力学等多个领域。在热力学部分,理解和掌握状态函数的概念极其重要,比如内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特别是吉布斯自由能的判据,是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关键。理解并运用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解决相平衡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动力学部分要深入理解速率定律和反应机理,熟练掌握Arrhenius公式,并能够凭实验数据推导出反应级数和活化能。对复杂反应,了解稳态近似法和过渡态理论也是必要的。
再者,电化学的内容中,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熟悉电极电势的计算,尤其是能斯特方程的应用,这些都是常考点。统计力学虽然相对抽象,但它是理解微观粒子行为和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基础,尤其是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配分函数的学习,需有扎实的数学基础。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理解。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因物理化学的题目往往需灵活应用多个知识点。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避免遗忘的有效手段。我强烈推荐参与讨论组或者找研友一起学习,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这样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激发思考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