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起着手准备,但觉得这个时间点可能太紧凑,所以我推荐八月份就开始,不需要过于密集,每晚抽出两个小时就足够了。书籍方面,无需广泛阅读,课本和历年真题都可以忽略,只需专注于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学习方法是读一章做一章的题目,然后用风中劲草的核心背诵来巩固,再回头做一遍对应的1000题章节。这个流程完成后,接着做肖八和肖四,确保选择题部分熟练掌握。至于大题,专心背诵肖四的内容,务必烂熟于心。如果时间允许,多做一些模拟试题也是有益的。
考研数学方面:
参考书目:基础教材四本、张宇的视频、(粉色)复习全书、张宇题源1000题、张宇真题大全解、张宇八套卷、张宇四套卷、合工大五套卷。这样一直到9月中旬,做完了660,全书又刷了一遍,开始严格按照考试时间(8:30-11;30)做真题,真题我用的张宇的30年真题。因为中间有时因为学校的事会耽搁一下,所以直到10月份末,终于做完了第一遍真题。接着我又做了数一和数二的张宇30年真题中数三部分,还蛮有收获的,合工大的历年模拟题(超越)我也做了一些,但当时觉得太难,所以做得不多,大概10多套左右。其实我觉得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在这个上面的。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记忆是关键其实除了背了2500个单词,我英语几乎是裸考上阵的,不过我英语底子还好。英语词汇量的要求是5500左右,我想像大家介绍我的方法,坚持两个月,单词绝对没问题。前提要求就是坚持。第一步:拿到单词书,把里面认识的单词全用红笔划掉(别心疼书,留着难道还要准备再考一年啊),一般情况下,这样大概能划掉2000--3000左右,而剩下的单词就是我们需要重点记忆的部分了。第二步:准备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片,每天抄写100个生单词在这样的硬纸片上(只抄写单词,不抄写汉语意思),大概每天抄写4张,每张25单词。然后每天花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记忆这些单词(会有点痛苦)。第三步:按照第二步坚持一个月左右,会抄写出120张卡片,大概3000的单词。也就是将这3000单词记忆了一遍。但这只是第一遍,因为此时你会发现第一张卡片上的单词你又几乎全忘记了,没关系,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将卡片上的单词记忆第二遍。此时把单词书扔一边儿,拿着卡片记单词,不记得的再回到单词书中查。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大概需要15天左右,然后是第三遍10天左右,然后是第四遍。两个月的时间绝对能让你记住绝大部分的单词,让你在做阅读的时候畅通无阻。这个方法我用过之后觉得很不错,我就是这样记住了几乎需要记住的单词,记完单词之后练习阅读,你会发现几乎很难再遇到不认识的了,阅读障碍去了,英语也就容易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选的学科,无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体决策,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国家政策,都需牢牢把握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机会成本等核心概念。这些基础理论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石,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应用。
掌握模型构建和分析技巧。经济学中,模型是解析问题的关键工具。例如,供需模型、消费者行为模型、生产者行为模型等,这些都是需熟练运用的。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模型的构造原理,还要学会如何按实际情况调整和应用模型,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
再者,重视案例分析。理论知识需结合实践来深化理解。凭阅读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看到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经常查阅各类经济学期刊,寻找与课程相关的实证研究,这对提升我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非常有帮助。
,不要忽视数学和统计学的应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知识会频繁使用。扎实的数学基础对理解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定期自我测试和讨论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我习惯定期做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并与同学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能检验我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又能凭他人的观点拓宽思路。
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同样重要。合理规划时间,确保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压力。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耐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