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每年大纲在九月中旬出,我复习政治是在大纲出来以后,每天中午和晚上抽出两个小时复习政治,基本是看别的科目累了就看看政治缓解一下我的红宝书基本上没看,买了之后发现排版很乱,题目也比较偏,所以我基本上看的是肖秀荣的资料,但是后期感觉自己政治开始的有点晚,吃了点亏,所以建议大家在暑假开始,大概7、8月开始就开始写肖秀荣的书(当然,红宝书比较全,你可以用来做补充,我也有同学没买肖考了八十多)。我写政治的时候是看一节写一节,错题用铅笔标记一下,因为后期还要反复写错题。大概到了11月开始看风中劲草,几乎人手必备吧,里面把历年考过的小知识点列的很详细,而政治的选择题一般除哲学外是不会跟近些年考过的题重复的,所以还是值得一看的。最后大概到了12月,就看肖八的选择题,大概到12月18这样子,开始看肖四,背肖四大题,当然我也背了蒋五,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你只背肖四就行了,时间有空余可以背其他的。(我们这年肖四几乎都押中了,你只要背了就有话。总的来说,政治不拉分,差不多重视就可以了,前期不要花太多时间精力。
考研数学方面:
听说今年的数学挺棘手,我在备考期间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数学上,最终成绩还算满意。初期,我快速浏览了一遍教科书,没做课后习题,大概用了一个星期左右,主要是为了了解框架和基本概念。接着,我开始了李正元的复习全书,刚开始确实有些吃力。对于那些纠结于选择李正元还是李永乐书籍的朋友,我想说,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我的建议是在暑假之前完成全书的学习,我不想把学习计划拖到假期,毕竟需要休息娱乐嘛……(害羞)其实时间是绰绰有余的!暑假期间,我完成了从90年到00年的所有数学真题,这些试题的质量非常高,特别是证明题,非常考验思维能力。八月时,我又重温了一遍辅导班的教材,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九月到十月,我坚持不懈地完成了00年至10年的真题,并进行了纠错和笔记整理。十月中旬,我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状态,每天都感到充实无比。从那时起,我每周六都会进行模拟考试,使用11年至19年的真题来模拟考研。平日里,我就开启了刷题模式,一周内轻松解决了660题,还完成了张8、张4、李正元400题以及市面上的各种模拟试题。与某些同学不同,我喜欢每天上午完成一套模拟题,这样能确保我始终保持高效率。通过不断的刷题、纠错、记笔记和查看错题,间或进行模拟考试及回顾00至10年的真题,我觉得自己准备得足够充分了。这里想提醒大家,做完真题并不意味着你的数学已经很好,我见过许多只做真题的同学,他们在14年和15年真题中得了130分,就自认为数学水平高,但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觉。近几年的题目相对简单,几乎没有难点,即使数学基础一般也可能拿到120分以上。然而,今年的考试让不少人栽了跟头……所以,希望大家保持谦虚的态度!关于数学,关键是要保持解题手感,保证足够的练习量,确保正确率,无论遇到哪种类型的试卷,你都能应对自如!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是重中之重。记单词首先要由简到繁。记单词的时候可以买一本新东方绿皮的乱序版和正序版,正序版是没有例句和同类词辨析的小册子,可以随身携带,绿皮书有例句、真题、辨析、超纲词汇等等,非常大而且厚。先用正序版把单词过个三遍,记得百分之六七十的单词之后,再用乱序版把单词中所有的意思都记住,包括熟词僻义、近反义词、超纲词汇、真题词汇,也就是说要把整本乱序版记得差不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7-8遍。或者先用何凯文的词汇全书,只有1575个常用单词,分为21lists,里面包括了很多的近反义词和例句,拓展的生词多,但一定的拓展词汇量是必要的。在把何凯文的过两三遍之后,再用绿皮书过7-8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固体物质的微观结构、性质及现象。在复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晶格振动、能带理论、电子散射、磁性等核心概念至关重要。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基础,要深入理解晶格周期性、布拉伐格子和空间群的概念,这对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
能带理论是固体物理的核心,要明白金属、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在于其能带结构。费米面的位置决定了材料的导电性,这是判断材料类型的关键。理解有效质量的概念,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关键工具。对量子霍尔效应、超导电性和拓扑绝缘体等前沿课题,虽然不是考试的重点,但了解这些拓宽视野,对深化理解固体物理有帮助。
再者,电子散射和磁性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费米-狄拉克统计,理解电子在晶格中运动时受到的散射以及散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至于磁性,BCC、FCC、HCP结构中的磁矩排列方式,以及铁磁性、抗磁性和顺磁性的区别,都是需重点记忆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凭实践来加深理论理解。《固体物理学》(黄昆著)是一本经典的教材,里面的习题集覆盖了大部分考试知识点。《费恩曼物理学讲义》虽然深度较高,但其独特的讲解方式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固体物理。
利用网络资源,如科研论文、在线课程和论坛讨论,都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
,理论与实验并重,固体物理的很多概念和理论都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有机会的话,不妨参与一些实验项目,这将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