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选择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套装以及红宝书作为参考资料,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前者,特别是其深入浅出的哲学解析,让复杂知识点变得清晰易懂。书中的历年真题能够帮助我识别关键点,彩色印刷的文字也增添了不少阅读的乐趣,相比之下,红宝书中大段大段的文字容易让我感到疲倦。在阅读过程中,制定个人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每日阅读的页数,预计完成的时间,以及预留一些宽限期以防万一(通常会有些小插曲延误进度,所以我会设定两天的缓冲期)。这样能更好地掌控时间。起初我计划每天读20页,发现较难实现后调整为15页,大约一个月内读完。我个人习惯于早晨投入约两个小时专心阅读,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常常需要边读边思考,但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来调整。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期间,我已将李永乐的全套复习书籍研读得相当透彻,大概重复翻阅了两三轮,以至于现在只需扫一眼书中的任何题目,我都能迅速回忆起解题方法。接着,我开始挑战张宇的1000题集。对于数学来说,大量做题是关键,做得越多越好。个人认为张宇的题集比660题更具价值,所以我集中精力攻克1000题。在这个阶段,我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每一道题目,并仔细整理了错误习题,随后又专心致志地重做了这些错题。有些题目确实颇具挑战性。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数学考试的难度呈上升趋势,因此适当接触一些难题是有益的,这样在实际考试中面对困难时能保持冷静。
考研英语方面:
我基础还算不错,考完四级的半年时间我都在听听力,BBC/VOA/TheEconomists等,没有练习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听力提高了很多。虽然考研不考听力,但是听力非常非常重要。学外语,语言环境很重要。听听力就是输入语言环境,进步很快,这不仅仅体现在你能听懂外语材料,你的思维也能跟上来。完成一个一分钟的听写材料,你需要播放-暂停反复听,写下材料,回听不懂的部分,学习新的单词和短语搭配,再自己跟着音频朗读材料。这个过程下来可以说外语中的听说读写都能得到锻炼,当然也很费时间。1分钟的材料,这么学习下来,看个人的水平,0.5-2小时是需要的。我觉得这花的时间是很值得的。关于真题的参考书,黄皮书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了吧。用的黄皮书,总觉得有点不痛不痒,丁晓钟的真题详解,真的觉得这本书帮了我大忙,但整篇文章段落大意的分析有点简略。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找到了做真题的感觉和方法。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概念是基础。西方经济学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如供求理论、市场均衡、边际效用等。这些概念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框架,必须深入理解和记忆。我会建议你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对每个概念都有清晰的认识,并尝试用自有的话解释它们,这有助于深化理解。
掌握模型是关键。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模型是考试的重点。我会推荐你在理解模型的基础上,多做练习题,模拟各种情况下的应用,这样在考试时就能迅速反应并解答。
再者,理论联系实际很重要。深圳大学的试题往往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你需关注经济新闻,理解并分析当前经济现象。例如,你尝试用所学的理论去解释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问题,这将大大提升答题深度和广度。
论文式问答的准备不可忽视。在西方经济学的考试中,可能会出现需你论述或者对比分析的问题。这时,结构化思考和逻辑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会提前准备一些常见的论题,进行结构性的论述训练,确保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有力地表达观点。
在复习过程中,我也会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以此提高自有的应试能力。保持好的作息和心态也至关重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