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向来是零好感,所以对于政治的复习也是一拖再拖,不过按最后的结果来说,政治还真的是投入产出比很高的一门。开始做肖秀荣一千题,暑假做了两遍,整理了错题。到了十一月份,新版一千题出了后又去买的新一千题,也是做了两遍整理错题。最有用的应该是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我反正最后就是背的四套卷的大题,当然每年都有反压题的现象,这个还是不可避免的。总之政治理解和熟悉是最重要的,不要妄想着押题全中,我觉得对于我这种理科生来说报个辅导班有老师带着复习真的效果很好。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意味着要持续跟紧教材,每天阅读并结合练习。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薄弱,可以从一开始就查阅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深入教科书,并完成课后习题。之后再逐渐过渡到全面研读全书。暑假过后,可以开始尝试做试卷,比如张宇的和双李的模拟卷。这些模拟题的难度比真题高,能帮助你掌握更多策略。完成模拟卷后再做真题,你会发现大部分题目都能解决,尽管有些还需要时间积累。起初,你可能会困惑于数学的各种解题方法,但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其实方法也就那么几种,掌握它们并不难。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从4、5月开始学习数学和英语是适宜的,只要脚踏实地,完全可以应对。有人反映全书内容较为零散,虽然知识点覆盖广泛,但体系性不足,看完一遍可能记住的内容不多。张宇的18讲据说更为系统,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阅读理解,关键在于研习历年真题。必须承认,由于考研的时间限制,我们无法事事追求完美,因此初期未能完全掌握所有词汇也无需过于担忧。实际上,在后续的阅读练习中,你会逐渐积累更多词汇。建议每天完成1至2篇真题阅读,设定每篇的限时为20至30分钟。首次完成后,不要立即核对答案,而是回头检查并尝试第二次解答那些可能做错或未完成的题目。接着,对比答案,深入反思错误,并参考解析以求理解。最后,彻底通读全文,确保每个单词和复杂句子都了如指掌。这个过程大概会耗时近两个小时,初始阶段可能会感到艰难,但进步速度也会相当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图学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它涉及到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理解地图的基本原理,如比例尺、方位、图例等,是至关重要的。你需熟悉不同类型的地形图、专题图的制作与解读,以及GIS中的地图投影知识。这部分的学习,建议多看地图,多动手绘制,实践出真知。
国土空间信息工程是课程的重点,它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操作和应用。你需熟练掌握GIS软件,例如ArcGIS或QGIS,进行数据输入、编辑、分析和输出。数据分析部分包括空间统计、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这些都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遥感技术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理解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解析,以及如何从卫星或航空影像中提取地物信息,是这个专业的核心技能。对遥感,建议结合真实遥感图像进行练习,提升识别和解译能力。
再者,数据库管理和编程知识也不能忽视。SQL语言用于管理GIS数据,Python或R语言则实现自动化处理和高级分析。这部分需持续练习,不断编写代码,熟能生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关键。理论学习之余,参与实际项目,解决具体问题,能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你尝试参加学校的科研项目,或者自行找一些数据集进行分析,这样既能锻炼实战能力,也能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