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七月起开始了政治学习,首先使用的是肖老师的精讲精练教材,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配合听老师的讲解以加深理解。阅读时,我会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并按章节整理内容。每读完一章,我会立即完成相应的一章1000题,以此同步巩固知识点。进入第二轮,我专注于刷1000题,同时在精讲精练中标注错误题目,使用的颜色笔会更换。第三次复习时,依旧重复这个过程,精讲精练上便会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标记,方便我在时间紧张时快速回顾薄弱点。当1000题接近尾声,肖八也即将发布,需要多次练习选择题,把握考试的大体趋势。大题部分,肖八可以不用死记硬背,大致了解即可。接着就是肖四的出现,这时所有内容都需要熟练掌握,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大题。如果时间和能力允许,还可以考虑风中劲草、蒋五或米鹏的模拟卷作为补充材料。此外,除了精讲精练、肖四和肖八,别忘了购买十一月推出的时事小册子,因为形势与政策及最新热点也是考试的一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新题型以及写作构成了英语学习的主要部分,而翻译和完形填空则是在时间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力完成的部分。考研英语阅读与四六级考试在命题理念上截然不同,四六级侧重广度,考验的是快速准确的阅读技巧;而考研英语则注重深度,要求对文章有精准深入的理解。因此,单纯依赖四六级的大量刷题策略应对考研英语往往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像张剑150篇这样的教材显得并不那么实用,但许多人仍固守旧有的学习模式,过分关注练习册的正确率,我能做的只是为他们祈祷。因此,复习的核心应当聚焦于精读。张剑的黄皮书虽然在解析试题方面做得不错,但我更倾向于推荐丁晓忠的超精解系列,因为他在解题方法上有独到之处。新题型占总分数的10%,其题型年年有所变化,但大致可分为三类:排序、选小标题和7选5。尽管这类题目数量相对较少,对于英一考生来说,只需专注于英一的新题型并参考大纲样题,不过要反复练习,至少三次,以深化解题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汉语基础”,这门课程主要考察的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我认为,词汇积累是基础中的基础。每日坚持背诵并理解新词汇,复习旧词,确保对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有深入理解。语法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要熟悉各类句型结构,理解语法规则,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阅读理解题,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能力,也能提高语感。写作训练是提升表达能力的关键,定期进行模拟作文练习,不断磨炼自有的逻辑思维和文字组织能力。
接下来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这个科目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推荐研读《现代汉语》等教材,理解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关注国内外的教学案例,分析其教学策略和效果。熟悉跨文化交际知识也非常重要,因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一些关于跨文化交流的书籍,提高自有的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我还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尝试自己设计教案,凭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流程和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整和时间管理也是关键。每天保持规律的学习节奏,合理安排复习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与同学讨论,都是很好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