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提议在政治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无需过多,对于文科生而言,从9月到12月的三个月内足以完成复习。理科生则可提前一些时日开始。复习策略主要是掌握知识点并进行习题演练。首先,理解并熟记知识点,然后通过做题来检验记忆,将错误的题目标注出来,并强化记忆。在最后一个月,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去做各大教育机构的模拟试题,再用剩下的半个月专心背诵模拟题中的简答题,这样的安排便绰绰有余。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参考资料,好的教材能助你事半功倍,以下是我强烈推荐的书籍:基础教材包括《风中劲草——考点》、《风中劲草——习题》以及《风中劲草——答案》;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题集有《蒋中挺最后四套模拟题》、《肖秀荣政治冲刺模拟题》和《任汝芬最后四套模拟题》。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书我认为任何一本都可以,买红宝书,新东方还是老蒋,只要你真的背了,效果都一样。虽然我英语备考很晚,但是单词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单词书我背了至少四遍。第一遍是5月份看的,第二遍是10月,一直背到考前。5月份背完单词以后我就没再动,结果发现后来全忘了,做阅读题总是大量单词不认识,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记单词。记单词我也有自己的方法,老蒋的单词分了30个单元,我一天背两个单元,第二天先把前一天背过的单词再看一遍,第三天把前两天看过的单词再看一遍,以10个单元为一个循环。背完11-20单元再把前十个单元再复习一遍,一定要反复记,记忆曲线什么的我就不说了。每一单元总有你认识的单词,你不熟的单词,你总是和其他词汇弄混的单词,我用不同颜色的笔把自己觉得难的单词标了出来,后期背单词重点看有标记的。另外,我还把所有不熟悉的单词打乱了顺序抄在了笔记本上,只写英语不写汉语。虽然单词书是乱序的,但是你反复看以后,总会对顺序有些印象,有时候某个单词放在书上我能说出意思,写在纸上就不认识了,我认为就是书上顺序造成的,因此我抄写的时候故意打乱了顺序。最后两遍背单词我没有看书,只是照着自己的笔记本挨个想单词的意思,想不起来的再查书,书后有单词索引,不难找。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史是一个广阔深邃的领域,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变迁。在这个科目中,你需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人物、制度有深入的理解,并能从中提炼出历史发展的脉络。我认为,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深层逻辑。比如,秦朝的统一不仅仅是疆域的扩大,更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形成;明朝的海禁政策不仅影响了对外贸易,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理念。
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至关重要。我推荐使用时间轴法来梳理历史线索,将重要事件按年代顺序排列,这样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的连续性。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每个时期的特征,如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提升归纳能力。做笔记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式,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理论观点,凭自有的语言重新表述,能加深印象。
再者,对中国史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争议,使视角更为开阔。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小说,甚至观看历史剧,都丰富历史感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我强调的是实践应用。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实问题,或者进行小型的研究项目,这不仅能提高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考,也会你在应对考试时更有信心。例如,你探讨古代政策如何影响现代社会,或者分析某一历史人物的性格对其决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