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大家一般都没有时间去练习做分析题,感觉效率不高,成果不大,其实分析题很有意思,我在做题的时候会拿一只铅笔,先看题干问的是什么,让我答什么,然后带着问题看材料,看到相关能用上的东西就用铅笔划着,划的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材料内部有逻辑性,有层次性,然后总结自己划出的材料的总体意思是什么,于是分条明列,然后刚开始做题的时候一一对应,做的多了你就有感觉了,当你以后对应正确的时候你会感觉,好有成就感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除了真题之外感觉不需要买其他的资料,我就做真题+背单词。我从十月份开始做真题的,买得是2004年到2019年的真题,一周做两套的样子,真题都没做第二遍,当然,真题太少,后来留了最新的三套留作考前的模拟,没真题做的时候就把以前的做过的真题再看一遍。考前两周一定要有真题做,要保持题感,这个很重要。长难句:熟练掌握十几种长难句的特征、结构、分析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方法分析句子。(当然,在这其中可以使用符号、标点,对句子进行断句提取主干)同时,学会用所分析的长难句句式,自己造句(刚开始只是简单替换,后来你也可以出口长难句),练长难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翻译出来。全文翻译之后,对照买的资料书,看看它是怎么翻译的,自己理解的有什么偏差,现在再看看错的题会不会做,以及做对了的题有什么陷阱,自己是否已经理解整篇文章。记住,慢慢来,会比较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建筑学基础》,这门课涵盖了建筑历史、理论、构造等多个方面。历史部分,你需对各个时期、各地域的建筑风格有深入理解,不仅仅是年代和名字,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设计思想。理论部分,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主要流派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至关重要。构造部分,需理解基本的建筑结构原理和材料性能。学习方法上,建议多阅读原版书籍,做笔记并尝试用自有的语言解释,结合实例分析,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目,不仅考验创新思维,也考察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你需掌握空间组织、功能布局、形态构成等基本设计原则,并能运用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手绘能力和电脑辅助设计(如AutoCAD、SketchUp)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学习过程中,尝试小规模的设计练习,如住宅、公共设施等,不断提升自有的设计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和研究周围环境,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在复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参加一些设计工作坊或者团队项目,这样不仅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也能你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设计理念。定期找导师或有经验的同学交流,他们的反馈会帮助你发现自有的不足并及时调整。
我想强调的是,建筑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培养。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热爱生活,用心感受每一个空间,这样在设计中注入灵魂,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