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重返校园后才开始涉猎政治学习的,如果觉得起步偏晚,提早一个月也无妨,但不必过早,因为这门学科需要巧妙的理解。我的主要参考资料是肖秀荣的系列书籍,几乎购买了他的全部作品。在9月至10月期间,我会利用上午的一段时间专心于政治学习,阅读一章精讲精练,然后完成对应的1000题,这样的循环大约持续一个月(1000题使用铅笔答题,以便日后多次复习)。接下来是第二轮,但我改变了顺序,先做1000题,再回顾精讲精练内容。到了10月和11月,进行第二轮学习时,你可能会发现初次学习的内容记忆模糊。不过别灰心,由于知识点繁杂,需要通过不断刷题来加深印象。每次做错的题目务必查阅原文,结合解析理解错误原因,一些错误会反复出现,记得做好标注。10月左右会有政治大纲解析和风中劲草出版,我认为前者是值得购买的,尽管我在第二轮仍然使用精讲精练做笔记,但大纲解析中会列出每年的变动,这些都是重要考点,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所以在做模拟试题时,遇到精讲精练中未提及的部分,需查阅大纲解析。我还购买了风中劲草,但由于时间紧张,未能深入阅读,这本书更像是精讲精练的浓缩版,适合时间紧迫的学生参考。我的政治复习全程仅进行了这两轮。11月起,我不再通读精讲精练,但继续刷1000题,遇到错题依然查阅并标记,1000题我大概重做了4至5次,这对巩固基础知识和提升解题直觉很有帮助。此外,过去十年的选择题真题也要反复研读,以了解考研的实际难度和风格。11月,肖秀荣的8套卷面世,选择题要认真对待,反复练习,主观题则做到熟悉。12月,肖四发布,处理方法相同,但此时要开始背诵大题。我只背诵了肖四的所有大题,逐字逐句地背了5到6遍,考试时只需稍加结合材料即可,我认为这样已经足够应对大题部分。至于形势与政策,除了购买肖秀荣的小册子,还要密切关注他的最新指导,最后阶段我购买了市场上能找到的各种模拟题,仅用于练习选择题,因为不同老师的侧重点各异,多做些准备总是有益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每天其实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很少,就是早上背单词+看英语长难句(大概四十分钟)。从暑假开始我就开始写真题了,真题很宝贵,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英语真题是要写好多遍的。当然,我自己因为英语花的时间少,所以就过了两遍。用书:买一本历年真题好好研究+读一些G或T的泛读材料+作文模板看一看就行了,不要买模拟题。也可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一些专项训练。主要是调整好自己考前的语感和题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外国语,虽然都是德语专业的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外语的学习。对外经贸大学的这个科目不仅测试英语能力,也可能涉及其他语言的基础知识。我建议每天都要保持一定的英文阅读量,选新闻、学术论文或者原著小说,这不仅提高词汇量和阅读速度,也能帮助理解各种文体。练习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尝试撰写学术论文或评论,提升逻辑表达和语法准确性。
专业德语,这是主攻方向。深入研读德国文学作品是必要的,不仅仅是阅读,更需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我推荐挑选几部经典作品,如歌德的“浮士德”或托马斯·曼的“魔山”,凭这些作品理解德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德语语法的复杂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动词变位和名词性别,要凭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记忆。我还建议大家关注当代德国的社会热点,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评论,这样提高专业素养,并为可能的论述题做好准备。
听力和口语也不能落下。收听德语广播,看德语电影,甚至参加德语角,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我发现自己在模拟对话和角色扮演中进步最快,因这能强迫我去思考并快速反应,这对提升口语表达非常有帮助。
我要强调的是,无论哪一门科目,持之以恒的复习和实践才是关键。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证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避免临近考试时的压力过大。保持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这对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