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化学工艺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的学习资料主要围绕着肖秀荣的作品展开,包括《1000题》、《讲真题》、《知识点提要》、《冲刺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我没有采用其他教材。在所有科目中,我对政治近80分的成绩最为满意。大约九月初,我启动了复习计划,先看书一章,接着完成对应的《1000题》,再核对答案。初期选择题错误频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多选题让我倍感困扰。完成第一轮后,我又重新购买了一本,重复同样的步骤,这次的错误率显著下降。
十月中旬,我使用肖秀荣的《讲真题》来熟悉历年试题,仅限于选择题部分,大题则浏览答案以启发解题思路。同时,我也购入了红宝书,但由于内容过于庞杂,我只是粗略翻阅。十一月,由于专业课程占据大部分时间,政治学习略有放松,我主要依靠《知识点提要》回顾知识点。进入十二月,我进入了密集记忆阶段,购入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但我发现《知识点提要》更便于使用,所以我主要依据这两本书以及《冲刺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的大题部分进行背诵。此外,我还完成了风中劲草关于形势与政策的选择题,其中有些题目似乎也在考试中出现。这就是大致的复习流程,具体细节可能有些模糊。
考研数学方面:
我先复习的线性代数,一边看课本一边做题,有助于理清思路,可以使我更深刻的理解这门科目的架构。然后按同样方法复习高等数学,将老师的课上笔记和课本知识进行融合,自己总结笔记。对于数学复习,我认为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反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复做真题和反复总结课上笔记,我感觉对我最后成绩提升最大的也是这两点。从11月份开始,我就把真题总结和笔记按自己思路总结成一个做题笔记,每天做题前都看一遍,这样可以减慢遗忘,最后每天拿出几张大白纸,开始默写做题笔记。通过这种方法,我感觉我的数学的逻辑越来越好,做题也越来越顺。反复总结老师的笔记和三十年数学真题,最后按自己思路总结成自己的答题笔记,这样在考场上才能联系起各个知识点,做题才会有思路。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了张剑的英语资料,但个人觉得不太适用,推荐大家可以试试丁晓钟的,有些朋友反馈效果不错。考研英语中,阅读理解分数占比最高,因此我专门选购了一本阅读理解来强化训练。做这类题目时,宜先快速浏览问题和选项,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这样更有效率。在读每个段落时,要留意提炼段落的主要内容,因为某些选项虽然正确无误,但如果与文章主题不符,也是不能选择的。我还购买了一本完形填空书,实际操作后,包括做真题时,我发现这部分难度并不高,所以没有投入大量时间去做。新题型相对容易,做一套真题就能体会到。对于作文,我在11月开始重点练习。机械地背诵模板对英语作文帮助不大,因为在考场上的实际应用可能会受限,反而影响发挥。我的策略是,在平时阅读理解时积累好词佳句,随着时间推移,积累越来越多,最后阶段再专门练习写作,将这些素材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基本的物理过程,如流体动力学、传热、传质等。这些概念不仅理论性强,需大量的计算练习。所以,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我建议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比如先理解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再研究传质过程中的扩散理论,掌握传热的基本定律。每个章节都应结合实际案例去思考,这样既能增强理解,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题是检验理解的最好方式。化工原理的习题集是必不可少的,每做完一题,都要反思解题思路,看是否真正理解了背后的物理过程。特别是对复杂的问题,要尝试多种解法,凭比较找出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历年真题的训练也是极其重要的,它们能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提高答题效率。
再者,实验是化工原理的实践部分,不容忽视。尽管可能没有实验室条件,但凭阅读实验报告,理解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过程,这对培养实验思维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有很大帮助。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定期一起复习,互相解答疑惑,共同进步。你会发现,有些难题,别人的一句话可能会你豁然开朗。
保持耐心和毅力,这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关键。化工原理可能一开始会感觉抽象难懂,但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就会发现它的规律性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