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环境科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反复研读了政治大纲大约三次,之后又多次迅速地查阅并标注了常犯错误的知识点。我对个人构建的框架也进行了几次审视。直到十二月中旬,我才开始专注于解答部分的复习,那时四套卷才发布。坦白说,肖老师的四套试题和他的终极考点指南无疑是所有资料中的翘楚,无可匹敌!他的专业素养和诚意真的让人印象深刻,极力推荐。至于市场上的其他资料... 嗯,八套卷和四套卷(通常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出版)是必需的,你可以做做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尽管现在看来意义不大,因为近年来知识点变化颇大。除此之外的材料,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在备考后期尝试了任汝芬的四套卷选择题,感觉难度过高且风格与真题相去甚远,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这些额外的材料来练习,但仅限于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首度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粉皮本),对于线性代数,则选用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阅读的同时同步解决习题,坚持独立思考,即使查看答案后,也会重新独立计算以巩固理解,绝不依赖捷径。我还习惯在书旁标注解题步骤和关键点。如果可能,这两本书最好能通读两遍。我每天平均投入约5小时于数学学习。然而,一轮过后,早期内容难免有所遗忘,所以在第二轮,我侧重通过练习题来唤醒记忆,提高技能,选择了660题,并在做题前梳理章节知识点,这有助于深化基础概念的领会。
进入后期的一个月,我每天上午专门做一套数学试题,交替使用真题和模拟题以适应不同的出题风格。熟悉真题能有效掌握常考重点,但难以覆盖所有知识点,这时,模拟题的预测功能就显得重要。我挑选了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预测卷中的10套来做,其中涉及的差分方程题目,在之前的预测题中已多次练习,因此答题时非常流畅。级数部分我一直存在短板,却心存侥幸未加弥补,导致考试时遇到相关大题只能凭空想象,颇为艰难。到了复习后期,真题得分稳定在135分以上,模拟题则保持在120分左右。
面对遗忘的内容,我会抽出时间专项复习。做模拟卷时遭遇挫折是常态,我通常每隔几天的综合训练后,会用一天来填补知识空白。如果时间更充裕,我会增加更多模拟题的练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熟练程度还需提高。总的来说,考研准备应尽早开始,而非拖延。
考研英语方面:
我之前看了很多经验贴都说,你要去揣摩出题人为什么这样出,摸什么规律,仔细分析什么的,我真的很抱歉,到上考场,我也不知道出题人要干嘛,我也摸不透,反正我就是揣着我的单词记忆和不断训练的记忆,上了考场,还好过了线,还有作文,要提前做好一些模板,免得考场上过于慌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是一门综合了化学原理和环境科学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的化学过程、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对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你需扎实地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特别是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深入理解环境系统中的化学过程。比如,大气污染化学主要涉及大气中污染物的形成、转化和消除机制;水体污染化学则关注水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态、溶解度、沉淀反应等。这些都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凭模拟实验或者阅读相关文献来深化理解。
再者,熟悉环境法规和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帮助你理解环境化学的实际应用,并在答题时展现出实践意识和责任感。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记忆+练习”是最有效的。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环境过程的逻辑,应对各种复杂问题。记忆则是巩固,如各种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物质性质等,需定期复习以加深印象。大量的习题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帮助你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不要忽视团队学习的力量。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互相答疑解惑,能激发思考,提升学习效率。导师或教授的指导也极其重要,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往往能为你提供独特的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