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车辆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无疑是很背分的,因为大部分人的政治都在七八十分左右,所以这一科就被落下了十来分。我的失败教训就是搞错了复习重点,重点应该是在选择题上,毕竟主观题大家最后分数都差不多,选择题是拉开差距的关键。建议跟紧肖秀荣。还有如果能提早开始复习就开始复习,多点时间复习到后期就会更从容,更有信心。
考研数学方面:
答题的目的在于评估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自如地运用它们。在考试那紧张的限时环境下,只有对各个理论概念和其实际应用有深刻了解,你才能迅速作答。如果检索一个知识点就需要十分钟,面对众多涉及多重知识点的问题,你必然无法完成所有题目,成绩自然不会理想。因此,学习完理论后,务必持续练习,不断提炼题目的关键点,进行整理归类,以此提升解题质量和速度。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考研英语颇有体会。虽然我的英语基础一般,但在长达大半年的努力学习后,英语成为了我备考中最充分且系统的一部分。首要任务是攻克词汇,我熟记了考研常考的3200多个单词(我认为背诵全部5500个并不实际,有些词很少出现,背了也是浪费)。我通过整理97年至13年的阅读理解,将生词摘录到笔记本上(切勿直接写在原文旁)。这70多篇文章我至少研读了三遍,既强化了单词记忆,又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毕竟阅读理解是考研英语的关键)。
最终,我的阅读理解错误率极低,有时甚至全对。其次是翻译,我认为它至关重要,不仅因为分数,更因为它能帮助解决复杂的长难句,而这正是考研英语的基础。我先跟着老师学习语法,再实践历年真题,97至13年的翻译我做了两次,第二次的提升尤为显著。
至于作文,占总分30分,背诵几篇优秀范文是必要的。但由于时间紧迫,我整理了两个通用模版并请老师审阅修改,考试时结合题目灵活运用。我发现定期练习写作确实很有帮助。对于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个人认为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只要前面的部分做得好,这两项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总之,充分利用真题是王道。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是基础中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包括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汽车的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各部分的工作机制也非常重要,这些都会在汽车理论中有所涉及。
掌握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分析方法是考试的重点。这就需你熟悉并能应用汽车性能指标,如最高车速、加速时间、百公里油耗等进行计算和评估。了解汽车的热效率、机械效率等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汽车理论不仅限于静态分析,动态特性研究也是重要一环。例如,汽车行驶稳定性、操控性、平顺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涉及到车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多参考教材和专业书籍,结合实际案例加深理解。比如,研究不同车型的参数,对比分析其性能差异,或者凭模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这样既有趣又直观。
历年真题的练习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凭做题,你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强化。理解出题者的思路,也能帮助你在考试中更好地把握方向。
我强调一点,团队学习的力量不可忽视。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讨论,既能互相激励,又能互补知识盲区,对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汽车理论知识非常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