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看政治的时间并不多,开始看政治的时间是十月初左右,开始就是把所谓的课本,也就是红宝书大体看了一遍,中间穿插着上课,老师讲课真的不错,感觉上完课再看书轻松了很多,对于思修和法律基础那个就是纯粹背诵的内容了,不容多说没有啥技巧可言了,我也对这一块儿没有重点关注。然后就是考前出的肖秀荣最后四套题中的大题一定要认真背诵,很关键!!强烈推荐大家购买。对于形势与政策的时事题目,我也没有花费太多时间背诵,也就是大体浏览了一下而已。
考研数学方面:
近年来,考研数学的难度逐渐提升,解题效率与精确性显得尤为关键。每日需投入至少三个小时进行习题训练,并确保整理错误题目以便日后反复查阅。基础的学习方法是首先提炼并巩固基础知识,尤其是加强微积分和极限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分阶段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教材全书及阶段性的练习册如1000题等进行实践。同时,可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训练,但应保留最近十年的试题用于完整的定时模拟测试,宜选择在上午进行,限定时间为三小时,推荐每次都提前二十分钟完成,以确保在实际考试中能应对自如。完成真题后,还需多次重温,全面掌握各类题型,达到无遗漏的复习效果。
考研英语方面:
我选择将新题型和完型填空留到最后,原因在于新题型相对容易(尽管我在考试时因坐错座位心态受影响,导致本应满分的新题型错误了三个,不过别担心,它真的非常简单)。至于完型填空,普遍来说得分都不高,因此我在考试当天也是留到最后处理,以至于在考前一周我才匆忙做了几篇真题中的完型。每日背单词是必不可少的,考研英语与四六级关联不大。我从五月开始接触真题,但选择了从1994年开始,专注于翻译练习,鉴于自己的基础较弱,决定从较为基础的部分开始。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同学,可以从2000年以后的题目入手。我总共大致研读了五遍真题,但我不想具体划分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这取决于个人情况。九月以前,确保每天至少投入五到六小时给英语学习。做题次数多并不等同于效果好,关键在于理解透彻,每道题都要吃透。作文务必亲自操练,可以借鉴模板,但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应用。后期的自我模拟至关重要,这能让你深切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性。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基础理论是整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不言喻。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等,必须有深入的理解。这些基本元素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电路的行为,都是需牢牢掌握的。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基石,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熟练运用。
网络定理也是电路分析中的重要工具,包括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等。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这些定理,在面对复杂的电路问题时,找到简化问题的路径。对交流电路的理解,特别是阻抗的概念和频率响应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动态电路和信号分析是另一个难点。RC、RL、LC网络的暂态分析,以及正弦稳态分析,需理解和掌握复数在电路中的应用,以及相位差和幅值的关系。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务必熟练掌握。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除了教材,参考书和在线资源也十分丰富,如KCL、KVL的动画演示,电路实验等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做题是提升技能的关键,建议多做真题,不断挑战自己,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复习。
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很重要。你制作思维导图,将各个概念和公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不要害怕寻求他人的帮助,与同学讨论或者向老师教,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