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设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资料跟着肖秀荣走准没错!9月份开始看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建议先看容易的史纲,再看马原毛中特思修。刚开始学不要贪快,每章每节认真看,不要对政治抱有太抵触的心理。看完一章精讲精练做相应的1000题,做的过程不要返回去看书,对完答案再去复习书中的内容。做题时写在其他的纸上,可以标记一下做错的题目,因为1000题最少做2-3遍。这里大概花1-1.5个月。10月份中上旬开始做真题,同时开始再看《知识点提要》,相当于《精讲精练》的简版,更突出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再做1000题,做错两次的题目特别标记。这里花1个月左右。9-10月重点还是在选择题上。11月份看《考点预测背诵版》,开始背诵主观题的答题材料。再做《1000题》,做错2-3次的题目要重点注意了,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和时间都要搞清楚。完成《8套》的选择题,错误的题目标记,主观题的答案每天背一背。8套卷的选择考了很多犄角旮旯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形势与政策》小册子,看看就行。随时关注肖秀荣老师补充更新的材料。12月份《8套》选择再做一遍,完成《4套》,主观题答案背诵。2017年的政治主观题肖秀荣是全部押中,在8套和4套里面。选择题40以上不难,主观题还是多写吧。
考研英语方面:
在英语学习上,我一直不算擅长,以下是我个人的备考经历,或许能为后辈们提供一些借鉴。我从10月才着手复习英语,主要集中在背诵单词上下功夫,反复研读了单词书籍三次,这是迅速扩充词汇量的有效途径。我参照了王江涛的“十天攻克考研词汇”策略来学习何凯文的1517词汇,这个方法在线上可以找到,但需要强大的毅力,有时候一天得记住1000多个新词,所以要坚持不懈。至于阅读理解,我完成了两轮历年真题的练习,11月时还在深入精读,后来时间紧迫就没再做详尽的文章分析,不过确保了解每道题目出错的原因,明白自己在哪篇文章部分理解不足,以及思考问题的思路存在哪些偏差是至关重要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外设计史是一部视觉艺术的发展长卷,它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设计的演变历程。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梳理各个时期的设计风格及其社会背景,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设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现代主义的崛起。理解这些历史脉络,有助于把握设计的变迁规律。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也是考试的重点,如包豪斯的约翰·伊顿,他的理论对现代设计教育有深远影响。
设计概论则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涉及设计理念、原则、过程等核心概念,需具备批判性思考能力。我建议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比如学习“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原则时,对比分析不同设计作品如何体现这一理念。了解并掌握设计批评的方法,对理解和评价设计作品至关重要。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广泛阅读。除了教材,还参考各类设计史书籍和学术论文,拓宽视野。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尤其是绘制时间线或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复杂的知识点。讨论和实践同样重要,参与小组讨论,或者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小项目,都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发现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价值。凭反复练习,不仅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还能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节奏。定期回顾和整理所学,也是巩固知识的关键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