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国考与考研时间并行不悖,只要你有意愿投入更多时间学习,两者皆可兼顾,为你带来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考公具有挑战性。公务员考试与考研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若仅从试题难度比较,考研或许更具挑战性。然而,考虑到保送、加分、竞争激烈程度等因素,公务员考试无疑更为艰难。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考试还是选拔任用,几乎没有听说过无需笔试就能进入面试的情况。因此,考研时的学历背景十分重要。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可能获得保研资格,而三本院校毕业生则需从头开始。公务员考试真正体现了“不分出身”的原则,更加公正。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究竟是选择考研还是考公,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决定。对于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同学,考研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近年来,许多学生都在纠结,是考研还是考公呢?有人建议先备考考研,没考上的话再准备省考、国考,时间安排得恰好,而且公务员考试相对容易?
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比较并不成立。
仅就考公而言:
报考中央部门的非专业限制职位远比申请县级地区的特定专业职位困难。
报考乡镇的无限制职位与报考中央部门的专业、年龄、工作经验受限职位难度相当,甚至更高。
就考研来说:
考入985高校相比普通学校更为艰难。相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的考试难度也有差异。
最关键的是:
对于考研,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通常可以进入心仪的领域深造,即便是跨越专业、学校和地域(三跨),也是常有的事。万一未成功,还能申请调剂,至少有机会实现成功。
然而,考公即使非常努力,短期内上岸并非易事,有时也需要一些运气。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从报录比角度来看:
据中国网报道,在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
1. 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290万人,但录取率仅为17%。
2. 某知名考研机构的押题命中率表明辅导机构的作用显著。
再看公务员考试的报录比:
2019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135万人,通过审核的有127万人;53个职位无人报名,82个职位无人通过审核,345个职位合格人数不足3人。
全国平均竞争比例为93.1:1,439个职位竞争比例低于3:1,最高竞争比例达4040:1。注:竞争比例=合格人数/招聘人数。
从国家公务员的报录比来看,某些岗位难度极高,相对于考研的全国报录比,考公甚至更为艰难。
比如,外交部英语一岗位历年来的竞争比例显示:
其竞争异常激烈。
再以清华大学部分专业的报录比为例:
无论参加外交部的公务员考试还是竞争清华大学的热门专业考研,难度都相当高。
因此,认为公务员考试简单的看法并不正确。正如刚才所说的,考研凭借足够的努力,可以进入理想的领域深造,即使面临三跨,至少还有一线生机。而在如此激烈的公务员考试中,确实需要一些运气成分。
事实上,那些不限制条件的公考职位看似最容易,实则最具挑战性,因为高手往往隐藏于民间。
另一方面,那些限制较多的职位,可能会要求既是研究生,又具备英语四六级证书,党员身份或其他全面发展的素质。
这些岗位虽然报名人数少,但能符合所有条件的考生往往具有超凡的学习能力和考试实力,竞争之激烈如同神仙过招,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