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我高中时是文科生,所以对政治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还是有一些复习经验的,于是我政治开始复习的时间算是稍微晚的了,我是8月开始接触政治的,遵循着不同时间段做不同的任务以有全方位的提升,我在8月份的时候只是看肖秀荣的1000题,主要是过单选,而且基本都是在每天学习比较累的时候拿出20-30分钟的时间做点单选,感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大致记一下,但是一定要把错题标出,最好用红笔,这样的话会对之后的复习是有帮助的,所有的复习书不要过分求整洁之类的,多做标记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这样8月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把所有政治这是今年我比较高的科目,十月中旬开始,我开始细致地用了《肖秀荣1000题》:几天刷完单选多选,然后对照另一本答案详解,注意哦,你要掌握的不是这一道题,而是这一个知识点,迅速看答案解析,把解析里涉及的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写到题目旁白或者本子上(类似错题本,其实根本写不了几页纸 不费时间的)的单选做完,不要太在意正确率,因为这个时候对政治还没有系统的知识梳理,所以错误是正常的。而关于政治知识点的系统复试一般是要等到大纲解析出版之后,但是去年的话出版的话比较晚,记得都9月份了吧,所以这之前我就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前前后后过了两遍,也不是特别仔细那种,所以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政治复习主要还是哲学部分比较耗费时间,其他的都好说。这之后就是大纲解析了,这个是最权威的,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至考研的时候至少要仔细看3、4遍,序列一和大纲解析看的过程中多选题就可以穿插其中了,多选比较难,所以要做好最好对照知识体系来看,更能巩固知识点,加深印象,对论述题目的表达也有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们必须重视写作任务,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应提炼出一些个人特色的语句,并掌握不同类型的作文应有的结构和表达模式。重要的是亲自动手实践,仅仅记忆而不练习肯定是不够的。对于英语写作,我极力推荐王江涛的书籍,其方法主要是通过背诵。首先通读全书,我从9月开始,精背大小作文各10篇,如同记单词一般,需要反复操练和默写。书中提供的策略十分有效。11月,王江涛会有本预测题集,许多内容与必背的20篇文章重合。我当时专注于小作文,幸运的是,考试中小作文被命中,只需稍作单词改动。王江涛强调,若能一字不差地写出,分数通常很高,对此我深感感激。考前需回顾并整理所背的作文,大作文可构建基础模板,多加练习,尽可能利用已背的内容,尽量避免使用自创的语言。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生物学,这是一门涵盖生物界广泛知识的课程,从细胞结构到生态系统,无一不包。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生命的本质特征,如遗传信息的传递、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工作机制、物种的演化历程等。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将每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生物世界的大背景下理解。实验和实例是理解理论的好方式,比如凭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来理解生物学理论。
生物化学则更偏向微观层面,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机理、新陈代谢的过程等。这部分需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能力。我的建议是,将复杂的生化反应网络简化为几个核心概念,如“能量代谢”、“信号转导途径”,逐个击破。利用图表和模型帮助记忆,比如用三维模型理解蛋白质结构。
学习方法上,我强调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主动学习意味着要积极参与讨论,自我质疑,解决问题。我经常参加学习小组,凭讨论和解释概念来深化理解。深度学习则是要求超越表面的记忆,去理解背后的原理。例如,不仅仅酶的催化作用,更要理解其为何能提高反应速率。
做题和历年真题的练习也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检验理解程度,还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每次做题后,我都习惯分析错误,找出知识盲点并及时补充。
保持好的身心状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这对长期的复习至关重要。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不必急于求成,稳步前进,你一定能在考研路上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