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觉得我的整体规划大致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大家都一样,9-10月下旬,配合大纲或肖秀荣的书过一遍知识点,狂刷1000题2遍,因为后期背大题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全靠选择题拉分。 关于1000题有一个小方法,可以买两套1000题,一套拿来刷题,一套拿来做易错标记和笔记。也不要怕撕书,我直接把钉在一本书上的题目和答案撕成了两半方便看…. 我觉得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做选择题不过脑,错了就错了,一方面没去搞懂为什么做错,另一方面也没有好好配合大纲去对应好遗漏的知识点,所以后期冲刺做各类模拟题发现很多知识点是遗漏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学我,一定要珍惜每一次错的机会,甚至错的越多越好,一定要把错题搞懂。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无疑是所有题型中的关键,毋庸置疑。新题型通常得分相对容易,除了2018年那次以外。至于翻译部分,虽然难度较大,但也应尽力去完成。现在我重点讲述一下后期的复习策略。11月期间,英语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至每日约3.5小时,但阅读练习仍需保持。同时,从小作文开始着手,大约在11月中旬,先分析归纳后再进行记忆,各类信件模板背诵2-3篇,这样考试时就能应对自如。到了12月,重心转向背诵工作。前期的笔记和作文素材要持续温习,因为英语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效果不会立即显现。我在去年三月初启动单词背诵,使用的是星火系列的三本书,但背到字母“F”后感到困难重重,这也是我个人的背词纪录。之后,我购买了胡敏的《阅读200篇》,希望通过阅读文章来加深单词记忆,同时也可避免单调乏味。每天坚持做四篇阅读,并记住所有陌生词汇。接下来的几天,我会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反复回顾旧单词。这种方法相当有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完成这本书后,我发现对付真题时,单词障碍已基本消除。对于翻译,我的方法是先尝试自己翻译一部分,然后与书中的标准译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理学是我心中的基石,它探讨的是法律的本质、作用和发展的规律。学习法理学需把握“法治”这一核心理念,理解法律与社会、法律与权力、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多阅读经典著作,如奥斯丁的《法理学讲座》等,有助于深化理论理解。
宪法学则是国家根本大法的研究,涉及国家制度、公民权利等内容。要熟悉我国宪法的基本结构,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关注宪法解释和宪法审查的实践动态,这将使学习更具时效性。
刑法学要求理解犯罪构成要件,明确刑事责任的承担,如故意和过失犯罪的区别,刑罚种类及适用原则。案例分析是提高刑法理解的有效方式,凭实际案例,更直观地理解法条的应用。
民法学涵盖物权、债权、人格权等多个领域,其中合同法尤为重要。理解和运用民法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多做案例题,提升法律思维和应用能力。
中国法律史,是一门需历史感和文化理解的学科。学习时,不仅要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法律文献,更要理解这些法律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尝试从宏观视角梳理法律发展脉络,会更有助于记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个新兴且重要的领域。需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熟悉环境法律责任,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法规。关注国内外环保热点,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