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这段时间主要是打基础,所以需要一本教材。大纲解析(红宝书)最权威最完整,算是首选,但是排版非常密集看起来让人感到有点绝望,所以要是不习惯,就可以选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600多页的样子,一个月看完。你需要,首先,熟悉整体的知识架构,对所考内容有大概了解;其次,培养一定的敏锐度,能够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当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认认真真地把书过一遍。由于前期我并没有复习,主要使用的材料是肖秀荣的1000题和命题人讲真题。1000题主要刷选择部分,一旦发现有大面积的错误,立即翻看精讲精练上的内容也就不成问题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从三月份到四月底专攻高数课本,课后习题很重要,把例题和课后习题做好后高数基础就算不错了,当时我没重视课后习题也导致后来练习真题的时候屡屡碰壁。高数资料我用的是李永乐的全书的高数部分,线代和概率论没看教材,概率论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有点难度(大二的概率课没有认真听)但如果学进去了就觉得是最简单的部分。把上面介绍的资料做了三遍之后(买全书的时候附赠了一本配套练习我也做了一遍,这个不做也行)就到了十月底中,从十月中到十二月初专攻真题,我做了将近20年的真题,最好每天一套,看着时间做,一定要训练做题速度,把不会的或者不确定的标出来,最后对照答案批改得出分数,并把不会的题目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对照着之前的资料再复习一遍,所有的真题做完一遍之后然后再做第二遍。注意留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试前几天练手,12月之后最好再把之前的基础部分的定义笔记啥的重新记一下,有能力的可以做模拟题,我用的是张宇的最后四套卷,这个难度挺大的。另外,我也买了660题,里面全是选择和填空,但是做了一点儿觉得太难就放弃了,因为实在是没时间,建议11月份之前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做一下,对选择填空帮助很大。着重强调一遍,一定要打好基础,别急着做真题,大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必须必须全掌握了,千万别漏掉任何一个,哪怕你觉得不可能考的,这是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在考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少考生往往因英语分数相差微弱,被迫接受调剂的命运。从3月直至考研结束,我一直保持着学习英语的状态。初期,直到暑假来临之前,我的主要任务是记忆单词,很多人推荐那本绿色封皮的无序版本,起初我也尝试了,但我后来认为并不理想,因为书中的词汇量过大,一些词甚至多年未在考题中出现,没有必要全部掌握。我转而选择了依据历年出现频率排序的单词书(书名已记不清,但这类书籍颇多),将出现两次及以上的单词熟记,这就足够应对考试了。阅读理解从暑假开始进入复习阶段,我没有做过多的模拟题,重点在于深入研究历年真题,这样通常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对于英语的其它部分,写作准备大约十篇左右的范文就绰绰有余,考试时多半能找到适用的素材。考试那天,我首先完成作文,接着处理翻译和阅读部分,由于时间紧迫,完型填空我只好随机填写了ABCD选项,每个空格价值0.5分,得四个正确才抵得上一个阅读选择题的价值,所以不宜在此耗费过多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构分析、设计、优化等多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齿轮传动的特性等,这些都是基础且常考的内容。对这些基础知识,你需做到心中有数,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机械原理中的图解法和解析法是两个重要的工具。图解法帮助直观地理解机构的工作过程和运动规律,解析法则能精确地计算出各种参数。在复习时,一定要熟练掌握这两种方法,并能按问题的特点选合适的方法。
再者,动态分析是机械原理的一个难点,比如刚体动力学、振动分析等内容。这部分需扎实的力学基础,对微积分的应用也有较高要求。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记得要多画图,多分析,这样加深理解。
创新设计部分也不能忽视。虽然考试中可能不会直接出现设计题目,但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进行创新思考,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能力。你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理解其工作原理,这样既能提升动手能力,也能你对机械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持续的练习和反思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不断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做完后,要认真反思,找出自有的弱点,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